家父去年過世後,我看了不少關於生死和處理悲傷情緒的書。 今年意外被這本散文集療癒了。裡面講的不只是父親的過世帶來的影響,也提及面對小叔和以前的同學死亡的想法,用一種疏離,談一些生活瑣碎的片段來回憶過往。 無論是作者描述與同學、家人或親友間相處的回憶,抑或在計程車上,對司機抒發對朋友的不爽情緒,我總會在字裡行間看到自己的影子,然後邊掉淚邊擦鼻涕的看完整本書。 文字疏離所以不那麼沉重,作者在最末章精確敘述了倖存於世者的心境。 作者是在萬聖節隔天接獲父親的死訊,所以萬聖節從此變成一個標記。就如同我的父親過世沒多久,就遇上父親節一樣。 很愛作者這段文字:「日曆的數字像被風吹過一樣,一下子便翻過冬季、翻過春季、翻過夏季,轉眼又回到了秋季。街頭店面開始出現南瓜擺飾,又到了萬聖節的季節。」 不知不覺父親過世已滿一年,和作者一樣,一開始我面對內心的大洞,光站在洞口就感到悲傷,後來隨著時光飛逝,我從否認、抗拒、生氣、後悔、懷念,最後心裡終於與父親和解。 感謝作者寫出這本書,發現原來我不孤單,原來都會經歷類似的心境歷程。看完、哭完,我也被療癒了。我會推薦這本書給痛失親人的朋友和家人,告訴他們你並不孤獨,種種情緒都是正常的,希望這本書可以療癒你我的心。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