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吃好東西

楊双子 發表於 2018-01-09

本書有諸多大咖美食家、餐飲界及新聞界從業人士的「強力推薦」,尤其副標題是「前蘋果日報美食組長教你挑好食」,我以為會在裡面讀到(如上述一干人等所稱的)關於食物製造與來源的機密報導,事實證明我對台灣記者果然還是抱持太大的信心了。 雅不願提起我每讀幾頁就必須忍住關於文字流暢度的吐槽,但這本書的文字拙劣程度,著實讓人困惑推薦序的相挺人士是否真的讀完全書。本書超過二十處以上的錯漏、誤植、冗贅字,以及顢頇的文法邏輯,更甚至有圖片蓋字、讓文字硬生生中斷(就印象即有二處如此),令人懷疑這本書是否有任何一名編輯幫它校稿? 但它當然有編輯,版權頁上說它的總編輯是劉兆媛,我們或可合理懷疑這是純粹掛名。讓上帝的歸上帝,凱薩的歸凱薩。蓋字的錯誤則該歸給內文排版,好心提醒,那是「恰拉數位.jorcy」。 除卻駕馭文字的能力,關於最重要也是本書最核心的議題,也就是「只吃好東西」,很遺憾我大多數只看見作者對外國進口食品的讚頌與偏愛,即使內容中偶有提及美好的在地食材、減少飲食碳足跡、環保與飲食安全等,這也極明顯是距離作者內心很遙遠的關懷。 很想推薦本書作者讀一讀吳音寧《江湖在哪裡》、泰拉斯.格雷斯哥(Taras Grescoe)《海鮮的美味輓歌》或陳曉蕾《剩食》一類的報導文學,增加對土地、海洋等廣義飲食議題的關懷深度,或者最少最少讀一下陳靜宜《臺味》及陳淑華《島嶼的餐桌》,認識台灣飲食的複雜性,而非只是將食物看作「時尚」與「上流社會」的一環。 當然,如果有任何人對本書有興趣,我想不妨將讀這本書的時間拿來翻閱上述任何一本。或者讀下述同質性較高,但文字能力更好的洪震宇《旅人的食材曆》、朱慧芳《識食》。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