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的書評

yuenmoontong 發表於 2017-06-09

花了半個月,斷斷續續的拜讀了喬治‧歐威爾 (George Orwell,1903-1950) 的不朽名著:《一九八四》。誠如譯者董樂山所言,作者在書中所預言及描繪的可怕極權主義,幾乎全在二十世紀的人類歷史中一一出現:蘇共、東歐諸國、中共、北韓,等等……但可幸的是,部份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一一瓦解。 這些年來,讚譽此書的學者們已多如天上繁星,毋庸我這個小書僮畫蛇添足,但是看罷此書,仍不期然為書中所描繪的所震撼,結合自身的經歷,反思我城,以及所謂血脈相連的中華民族。

一種政治冷漠

尤記得年中曾讀過邵家臻的《八十前後》,有一篇講述主流的香港人是如何的逃避公共議題,如何保持所謂的「中立」。當時讀來的是於我心有戚戚焉。殊不知這一種形象,在《一九八四》中更加立體地描繪。在書中,「大洋國」中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叫作「無產者」,或可以理解作為受別人統治的人。這些無產者被壓迫著,但他們卻沒有反抗、也不會去反抗這一種壓迫的現況。相反,他們卻著眼於現狀,企及他們在不用反抗之下所能獲取的:

無產者……即使他們有時候也感到不滿,但他們的不滿不會有什麼結果。因為他們沒有一般抽象思想,他們只能從小處著眼,對具體的事情感到不滿。大處的弊端,他們往往放過去而沒有注意到。(頁81-82)

這不正是香港人非常喜歡,掛在口邊的「活在當下」嗎?我不能否認短暫的快樂不是快樂,但究竟又有多少人會想深一層,這些短暫的快樂是在權力的控制之下?又或者,他們又有沒有想過,每一個個體集結起來,其力量是不可忽視,甚至是可以扭轉當下的局面,從而換取更長遠、更大的快樂?也當然,成功與否,我並不知曉,但想也不想、嘗試也不嘗試,總是教人無奈。不少人總是說這是空話,但也需要留意,會說這些東西是空話,全世界也只有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君不見其他國家,他們的人永遠不會說這些混帳的洩氣說話。

書中也曾寫到:

人類面前的選擇是自由或幸福,對大多數人類來說,選擇幸福更好一些。(頁277)

這是人性,我明白。但有基礎的幸福,是建立在自由之上,而最能保障自由的,便是真正的民主。

一種極權體制

大概華人體系中,沒有比二十一世紀的香港人,更能明白《一九八四》中所描述的極權政府的醜陋。我們有幸生在香港,有幸受到中共黨員非常憎惡的「境外媒體」的「污染」、有幸閱讀那些中共政權禁止出版的書籍、電視、電影,才有幸知道在中共治下一些荒唐之事。我們更是不幸,不幸在於我們也是在同一個國家之內,「自家」的政制也是要仰中共之鼻息。算起來,一個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配上一個全球其中一個有欠民主的政治制度,也總算給香港人領教了權力被人家操控的可怕。(經濟順景如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末,沒有人理會政治;經濟大起大跌的近十多年,部份香港人才醒覺自己是多麼無知。)

單看以下一段文字,如果沒有閱讀過《一九八四》,準會是以為是某一篇論文分析極權政體,特別是中共:

寡頭政體的關鍵不是父子相傳,而是死人加於活人身上的一種世界觀,一種生活方式的延續。一個統治集團只要能夠指定它的接班人就是一個統治集團。黨所操心的不是維繫血統相傳而是維繫黨的本身的永存。由誰掌握權力並不重要,只要等級結構保持不變。(頁220)

說來心寒,稍讀過中史的人,簡直會對喬治‧歐威爾六十年的洞見佩服得五體投地,蘇共也未能貫徹這一理念,中共現今竟然做到了 (更形成了十年一換屆的傳統)。當新聞、報章侃侃而談,把這一種中共歷年換屆的做法看成所謂的喜事、為二十一世紀人類奠定新的政治模式、對抗西方文明霸權的做法的時候。我在想,中共已經逐步成為了人類史上第一個貫徹了書中那一種人類最終極、可怕的集權政體。但願,在我有生之年,這麼的一個政體總有倒下的一天,而要他倒下的依靠,是每一個國民的力量,可惜誠如前文所言,我城,甚至是中國,大部份人也是這麼一種「政治冷漠」。這兩種情況結合,會得出甚麼?只知道,書中的主人翁最後在極可怕的折磨後、屈服了,政權,千秋萬代。

控制歷史

歷史,在西方國家是菁華,在華人社會中,是糟粕;或者更準確的說,在大部份華人的群體中是糟粕。

歷史,如果加以善用、加以理解,並從歷史的軌跡之中,汲取失敗的原因及教訓,並從而改善及制定未來的政策、方向以及發展,人類社會是可以更進一步。不才常以黑格爾的名言「歷史給人最大的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領受教訓。」掛在口邊。但實際上,人類終究是從不同的歷史學懂教訓,否則可以有現今較古代好上不少的文明?只是如果有人可以控制歷史,卻也能做成極大的災害。書中有一句不朽的傳世名言,如此說到:

誰能控制過去就控未來,誰能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頁261)

讀著,只是感覺心寒。或者天下烏鴉一樣黑,但我相信,把歷史毀滅、扭曲、無中生有的本事,中共是一等一的高手。

其他、其他

書中還有不少金句可摘錄,諸如下描述極權主義對人的改造:

他們的哲學不僅不言而喻地否認經驗的有效性,而且否認客觀現實的存在。常識成了一切異端中的異端。可怕的不是他們由於你不那麼想而要殺死你,可怕的是他們可能是對的。(頁89)

人爭權權力的目的:

沒有人會為了廢除權力而奪取權力。權力不是手段,權力是目的。建立專政不是為了保衛革命;反過來進行革命是為了建立專政。(頁278)

史上反覆出現的,奪權的描述:

有史以來,大概自從新石器時代結束以來,世上就有三種人,即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表面上看這三種人的目標是完全不可調和的。上等人的目標是要保持他們的地位。中等人的目標是要同高等人交換地位。下等人的特點始終是,他們勞苦之餘無暇旁顧,偶而才顧到日常生活以外的事,因此他們如果有目標的話,無非是取消一切差別,建立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這樣,在歷史上始終存在著一場一而再再而三發生的鬥爭,其大致輪廓相同。在很長時期裡,上等人的權力似乎頗為鞏固,但遲早總有這樣一個時候,他們對自已喪失了信心,或者對他們進行有效統治的能力喪失了信心,或者對兩者都喪失了信心。他們就被中等人所推翻,因為中等人標榜自己為自由和正義而奮鬥,把下等人爭取到自己一邊來。中等人一旦達到目的就把下等人重又推回到原來的被奴役地位,自己變成了上等人。不久,其他兩等人中有一等人,或者兩等人都分裂出一批新的中等人來,這場鬥爭就周而復始。三等人中只有下等人從來沒有實現過自己的目標,哪怕是暫時實現自己的目標。若說整個歷史從來沒有物質方面的進步,那不免言之過甚。 即使在今天這個衰亡時期,一般人在物質上也要比幾百年前好一些。但是不論財富的增長,或態度的緩和,或改革和革命,都沒有使人類接近平等一步。從下等人的觀點來看,歷史若有變化,大不了是主子名字改變而已。(頁212-213)

全是警世之言,值得每一個人深思。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