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下載 App
活動
書籍
暢銷排行
最新書籍
熱門書籍
編輯嚴選
書評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Readmoo 分享書
分類總覽
翻譯文學
美國文學
一九八四
編輯書籍資訊
想讀
想讀
正在讀
已讀完
工具書
放棄閱讀
移出書櫃
我的評分
一九八四
Nineteen Eighty-Four
4.7
/
47
作者:
喬治.歐威爾
原文作者:
George Orwell
出版社:
志文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575455286
頁數:
316 頁
出版日期:1991/10/30
選擇網路書店
博客來
TAAZE 讀冊生活
誠品網路書店
小說
科幻
哲學
文學
政治
個人收藏
小文學
反烏托邦
2008與之前讀的書
文學 literature ?
完讀書評
5
劃線註記
0
書評
註記
yenyen6666
寫了書評。
反烏托邦小說鉅作之一。我認為本書的兩大重點為:一、當工業文明發展至極致,民生物質已能全然滿足後,至此,「權力」是否是下一個大家競相追求的目標。(權力的渴望)二、人性自我認知最大的崩解,是否為發現自己的自私,可以大到寧可犧牲最喜愛的人,也在所不惜的要包全自己(我執)。
讚
回應
分享
ufo
寫了書評。
「一切都消失在迷霧之中了。過去給抹掉了,而抹掉本身又被遺忘了,謊言變變成了真話。」結局令人感到相當悲哀。
讚
回應
分享
piggod10
寫了書評。
當謊言已不再是謊言
讀完的那天正是寒流到來的夜晚,但是我知道那時感受到的使人背脊抖顫的寒冷並不是來自持續低降的氣溫和不停的雨,而是某種內裡的意志終於被一把扯下的恐懼。當那枚玻璃紙鎮被思想警察擊破時,我們才不得不在滿地的碎片中確認人類所嚮往的烏托邦是如何的脆弱、如何在最終僅留下那麼渺小的珊瑚碎片。 最初我以為那個無處不為老大哥注視的世界會如電影《V怪客》裡描繪的倫敦風景一般,有部緩緩行駛的廂型車在夜闇時刻的大街上逐門逐戶的小心諦聽人們的說話聲,但《一九八四》更加極端;勿寧說在《V怪客》的世界觀裡,政府權力的塑造相較更依附於現實政治的發展邏輯之下,而《一》所倚仗的則是另一個更加膨脹普世的架空世界。在那裡,戰爭唯一的目標是遏止進步、鞏固階級;在那裡,所有建築物的牆面上都有一架螢光幕糾舉記錄人們的言行;在那裡,一切文藝詩歌都由「黨」的機器編寫;在那裡,人的哀怒喜悲都不能背離黨的意志和歷史-如果那足夠稱之為歷史的話。 《一》成書於西元1948年,歐威爾構加之世界顯然脫胎於是時的蘇聯,其對於階級的概念以及黨組織的權力亦顯見共產主義之階級論述,無論是物資的配給制度或者一如中國毛澤東時代大躍進的荒謬生產數據,而主角對於革命必須依靠無產者(無產階級)之覺醒更是明顯接嫁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思想體系,其隱隱透露出了彼時作者(甚或可以說歐洲社會整體)在戰後對於法西斯以及共產主義的不安-倘若歐威爾有機會眼見現前資本主義社會的自由社會狀況,不知會作何感想?我以為,《一》書除藉由想像的未來集權社會提出警訊以外,也透露了歐威爾本人對於人性的懷疑與悲觀-人在面對恐懼與暴力時終究會捨棄那些人最為珍貴的意志-但也正是這種赤裸裸的真實足以讓我們進入其中、進入那個世界。 那樣的一個世界裡,所有的謊言都已經不再是謊言了,一切想法都失卻了矛盾的判準,那已經遠超過思想的灌輸或者改造,而是思考以及判斷方式的扭曲與變造;最為駭人的是,人在被迫接收黨的意志時不能自覺自己服膺於暴力之下,而必須由衷的內化這樣的思想體系-不是接嫁,而是徹體的毀滅與再造。但是在那個變造移植的過程中,我們看見的已不再是漫天的謊言以及宣傳,而是更加赤裸直接毫無遮掩的暴力和恐懼,支撐那些荒謬的骨架核心既不是論述也不是編造,就只是暴力,再無其他。所以那些看似破綻百出的報導、不時抽換的交戰對象、被塗寫竄改的統計資料和文件根本就無有瑕疵,因為那些瑕疵始終被巨大的無孔不入的暴力攬著,而曾經指認質疑過那些矛盾的人們勢必被迫走入友愛部,在那裡失去人的形體和思想,然後重生成一個全新的人。 那樣的人業已失卻判斷記憶以及一切想望,他們像一口箱子,裡面裝滿各種黨偏好的魔術/幻覺/機關/刑具,終其餘生聽憑那些東西在自己的裡面碰嗑碰嗑的發出聲音,原本撐持著他們的人性的某個部分讓出各種孔隙,成為背叛、憎恨的溫室,於是愛失去了、忠誠失去了、良善失去了、家人朋友親戚各種人與人的關係都失去了,唯有老大哥始終在他們之中,在他們之中。
讚
回應
分享
yuenmoontong
寫了書評。
花了半個月,斷斷續續的拜讀了喬治‧歐威爾 (George Orwell,1903-1950) 的不朽名著:《一九八四》。誠如譯者董樂山所言,作者在書中所預言及描繪的可怕極權主義,幾乎全在二十世紀的人類歷史中一一出現:蘇共、東歐諸國、中共、北韓,等等……但可幸的是,部份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一一瓦解。 這些年來,讚譽此書的學者們已多如天上繁星,毋庸我這個小書僮畫蛇添足,但是看罷此書,仍不期然為書中所描繪的所震撼,結合自身的經歷,反思我城,以及所謂血脈相連的中華民族。 一種政治冷漠 尤記得年中曾讀過邵家臻的《八十前後》,有一篇講述主流的香港人是如何的逃避公共議題,如何保持所謂的「中立」。當時讀來的是於我心有戚戚焉。殊不知這一種形象,在《一九八四》中更加立體地描繪。在書中,「大洋國」中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叫作「無產者」,或可以理解作為受別人統治的人。這些無產者被壓迫著,但他們卻沒有反抗、也不會去反抗這一種壓迫的現況。相反,他們卻著眼於現狀,企及他們在不用反抗之下所能獲取的: 無產者……即使他們有時候也感到不滿,但他們的不滿不會有什麼結果。因為他們沒有一般抽象思想,他們只能從小處著眼,對具體的事情感到不滿。大處的弊端,他們往往放過去而沒有注意到。(頁81-82) 這不正是香港人非常喜歡,掛在口邊的「活在當下」嗎?我不能否認短暫的快樂不是快樂,但究竟又有多少人會想深一層,這些短暫的快樂是在權力的控制之下?又或者,他們又有沒有想過,每一個個體集結起來,其力量是不可忽視,甚至是可以扭轉當下的局面,從而換取更長遠、更大的快樂?也當然,成功與否,我並不知曉,但想也不想、嘗試也不嘗試,總是教人無奈。不少人總是說這是空話,但也需要留意,會說這些東西是空話,全世界也只有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君不見其他國家,他們的人永遠不會說這些混帳的洩氣說話。 書中也曾寫到: 人類面前的選擇是自由或幸福,對大多數人類來說,選擇幸福更好一些。(頁277) 這是人性,我明白。但有基礎的幸福,是建立在自由之上,而最能保障自由的,便是真正的民主。 一種極權體制 大概華人體系中,沒有比二十一世紀的香港人,更能明白《一九八四》中所描述的極權政府的醜陋。我們有幸生在香港,有幸受到中共黨員非常憎惡的「境外媒體」的「污染」、有幸閱讀那些中共政權禁止出版的書籍、電視、電影,才有幸知道在中共治下一些荒唐之事。我們更是不幸,不幸在於我們也是在同一個國家之內,「自家」的政制也是要仰中共之鼻息。算起來,一個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配上一個全球其中一個有欠民主的政治制度,也總算給香港人領教了權力被人家操控的可怕。(經濟順景如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末,沒有人理會政治;經濟大起大跌的近十多年,部份香港人才醒覺自己是多麼無知。) 單看以下一段文字,如果沒有閱讀過《一九八四》,準會是以為是某一篇論文分析極權政體,特別是中共: 寡頭政體的關鍵不是父子相傳,而是死人加於活人身上的一種世界觀,一種生活方式的延續。一個統治集團只要能夠指定它的接班人就是一個統治集團。黨所操心的不是維繫血統相傳而是維繫黨的本身的永存。由誰掌握權力並不重要,只要等級結構保持不變。(頁220) 說來心寒,稍讀過中史的人,簡直會對喬治‧歐威爾六十年的洞見佩服得五體投地,蘇共也未能貫徹這一理念,中共現今竟然做到了 (更形成了十年一換屆的傳統)。當新聞、報章侃侃而談,把這一種中共歷年換屆的做法看成所謂的喜事、為二十一世紀人類奠定新的政治模式、對抗西方文明霸權的做法的時候。我在想,中共已經逐步成為了人類史上第一個貫徹了書中那一種人類最終極、可怕的集權政體。但願,在我有生之年,這麼的一個政體總有倒下的一天,而要他倒下的依靠,是每一個國民的力量,可惜誠如前文所言,我城,甚至是中國,大部份人也是這麼一種「政治冷漠」。這兩種情況結合,會得出甚麼?只知道,書中的主人翁最後在極可怕的折磨後、屈服了,政權,千秋萬代。 控制歷史 歷史,在西方國家是菁華,在華人社會中,是糟粕;或者更準確的說,在大部份華人的群體中是糟粕。 歷史,如果加以善用、加以理解,並從歷史的軌跡之中,汲取失敗的原因及教訓,並從而改善及制定未來的政策、方向以及發展,人類社會是可以更進一步。不才常以黑格爾的名言「歷史給人最大的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領受教訓。」掛在口邊。但實際上,人類終究是從不同的歷史學懂教訓,否則可以有現今較古代好上不少的文明?只是如果有人可以控制歷史,卻也能做成極大的災害。書中有一句不朽的傳世名言,如此說到: 誰能控制過去就控未來,誰能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頁261) 讀著,只是感覺心寒。或者天下烏鴉一樣黑,但我相信,把歷史毀滅、扭曲、無中生有的本事,中共是一等一的高手。 其他、其他 書中還有不少金句可摘錄,諸如下描述極權主義對人的改造: 他們的哲學不僅不言而喻地否認經驗的有效性,而且否認客觀現實的存在。常識成了一切異端中的異端。可怕的不是他們由於你不那麼想而要殺死你,可怕的是他們可能是對的。(頁89) 人爭權權力的目的: 沒有人會為了廢除權力而奪取權力。權力不是手段,權力是目的。建立專政不是為了保衛革命;反過來進行革命是為了建立專政。(頁278) 史上反覆出現的,奪權的描述: 有史以來,大概自從新石器時代結束以來,世上就有三種人,即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表面上看這三種人的目標是完全不可調和的。上等人的目標是要保持他們的地位。中等人的目標是要同高等人交換地位。下等人的特點始終是,他們勞苦之餘無暇旁顧,偶而才顧到日常生活以外的事,因此他們如果有目標的話,無非是取消一切差別,建立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這樣,在歷史上始終存在著一場一而再再而三發生的鬥爭,其大致輪廓相同。在很長時期裡,上等人的權力似乎頗為鞏固,但遲早總有這樣一個時候,他們對自已喪失了信心,或者對他們進行有效統治的能力喪失了信心,或者對兩者都喪失了信心。他們就被中等人所推翻,因為中等人標榜自己為自由和正義而奮鬥,把下等人爭取到自己一邊來。中等人一旦達到目的就把下等人重又推回到原來的被奴役地位,自己變成了上等人。不久,其他兩等人中有一等人,或者兩等人都分裂出一批新的中等人來,這場鬥爭就周而復始。三等人中只有下等人從來沒有實現過自己的目標,哪怕是暫時實現自己的目標。若說整個歷史從來沒有物質方面的進步,那不免言之過甚。 即使在今天這個衰亡時期,一般人在物質上也要比幾百年前好一些。但是不論財富的增長,或態度的緩和,或改革和革命,都沒有使人類接近平等一步。從下等人的觀點來看,歷史若有變化,大不了是主子名字改變而已。(頁212-213) 全是警世之言,值得每一個人深思。
讚
回應
分享
capoyoyo
寫了書評。
完全感受不到是本1948年的小說。 「在沒有理解能力的人身上,黨把它的世界觀灌輸給他們最為成功。最明顯不過的違反現實的東西,都可以使他們相信,因為他們從來不理解,對他們的要求是何等荒唐,因為他們對社會大事不發生興趣,從來不去注意發生了什麼事情。」 第三部的思想改造也讓人不寒而慄...是部非常精采且經典的小說!
讚
回應
分享
作者簡介
喬治.歐威爾
作者其他作品
出版社簡介
志文
出版社作品
相關書單
《我的書櫃爆炸了》分享
5972
94
蒐藏
閱讀馬拉松快衝
21
0
蒐藏
書單
新增書單
在
80
人的書櫃中
個人
個人書櫃
關注動態
書單
書評
瀏覽
書籍
熱門書籍
最新書籍
編輯嚴選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網站導覽
買書
看書
閱讀最前線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登出
×
活動開催中!
Readmoo 祝您猴年行大運!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