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謀辛格(William Rick Singer)經營名校體育保送生買辦與舞弊一條龍事業,他甚至頗自豪地宣稱:「想進大學,首先有前門可以走,靠自己的學生會從這扇門進去;接著還有後門,你可以跑去校務發展辦公室,然後捐一大筆錢,但他們不會保證讓你入學;而我呢,則創造了一扇側門,能保證把學生弄進去。」 買進名門大學的各項服務所費不貲,但對於權貴階級,錢是他們最不缺的資源,只要可以用錢買,他們都願意為自己的孩子買。 舞弊的大學校隊橫跨南加大、南方衛理、西北、喬治城、史丹佛、耶魯。買進名校的平均費用約為一百萬美元,強國的「耶魯申請人一號」郭雪莉家族支付了一百二十萬美元,讓她以女子足球員名義體育保送耶魯,另一個強國家庭則給了辛格六百五十萬美元。 其實在2012年打造出名校買辦一條龍以前,辛格已是有高知名度而且戰果輝煌的運動教練、精通大學錄取訣竅的升學顧問,完全可以用正規生意過上好生活。他為什麼要把幾十年累積的人脈與文化資本用在作弊上? 除了辛格從小就立志要當富翁、擁有獨門獨院豪宅,他的性格也十分好勝,對成功執著到近乎病態,而他不擇手段的行徑,倒是和許多權貴名流不謀而合。 這群每年動輒花四萬美元以上的學費讓子女讀貴族中學的父母,他們本身都很成功,也很習慣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們無法面對自己的孩子很平庸這個事實。」 這些集體犯行會曝光,是一位辛格的客戶因內線炒股被捕,在認罪協商時與檢方核對帳務,爆料給辛格基金會的捐款是要向某名校教練行賄,才讓辛格被檢警盯上。辛格為了換取減刑,遂將他的一百多名客戶與共犯抖出來,演變成近年震動美國高教界的大案。 審理此案的法官塔爾瓦尼指出,不管這些有權有勢的家長舞弊與否,美國大學招生制度本來就已漏洞百出--合法的捐款換學籍、偏好讓校友的後代傳承錄取,最富裕的家庭砸重金聘請私人升學顧問,動用人脈網絡讓子女找到最好的暑期實習機會,甚至買通醫師證明孩子「專注力不足」,好享有更長的考試作答時間。高中為了升學率著想,普遍不去審核學生提交給大學的資料是否屬實,對於校外顧問過度美化甚至代操學生的自傳也睜隻眼閉隻眼。 絕大多數平民最無法忍受的,是在充滿缺陷的升學體制中,已經占盡優勢的富裕家庭本來就在三壘上了,卻還要用作弊的方式跑回本壘得分。 人間的攀比永無止境,雖然說養兒育女的功績、一個人身而為人的價值,都不該用上哪所大學決定。但撇除這些排名的量尺,很多人其實不知道該如何安放自我。 當人無法安放自我,就很難對他人與自己產生堅實的信任感。現代社群上充斥著升學、未來競爭力、哪所學校和哪所學校比起來如何的討論,人便焦躁地希望擁有更多受人認可的事物,內心小惡魔「不如偷吃步」的呢喃,也就變成真切的舞弊行為了。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