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我沒有讀完過任何一本國王先生的小說,但是從他的作品改編的電影和電視劇倒是看過不少,而且又有一位身為他書迷的堂弟,因此對於國王先生算是久仰大名了。
這位暢銷天王、恐怖大師現身說法談寫作(尤其是,或者說主要是「寫小說」),對於有志於寫作的人來說,應該會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而簡潔的筆調與詼諧的風格,也讓本書彷彿是一本自傳式的半小說,其中不少經驗談應該能讓書迷一窺其作品誕生的過程與秘辛。
但中文版卻讓這本好書打了不小的折扣—這一本談「寫作」的書,該慶幸不是一本談「翻譯」和「編輯」的書。如果參觀過筆者的書櫃的話,會發現我的原文版評分跟中文版評分差很多。為什麼?因為從一些地方就看得出來翻譯沒有用心,而編輯根本就是在—容我學國王說一聲—他X的鬼混,枉費原作者在序三所言「編輯是神」(除非他指的是瘟神)!
最低階的錯誤是錯字、漏字和符號誤植,例如:
14頁第9行的逗號應做",";
69頁第11行的"刖"應做"則";
148頁第13行"…不可置信地說。』"句後的下引號應作"」";
154頁第12行"因為因為他「聽"重複了一次"因為";
160頁第1行"根據一本廣受歡的…"漏了一個"迎"字;
240頁最後"被迫必須全完…"的"全完"應作"完全";
270頁第14行"不會…來得需要"的"來得需要"是贅字;
我並沒有特別用心抓錯字,但是既然書已經出到第三版了,還是出現這些錯誤,是讓人費解的。
但是這種缺失還是小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本書的譯文看起來完全沒有潤過稿。雖說本書終究是原以英文寫成,且談論的是「英文」小說的書寫方法,可是僅僅單純地翻譯成中文的話卻會扭曲文章原本的目的而使文章失去意義。這個毛病在作者為英文文法舉例時就非常明顯,不過這種問題好解決,附上英文原文就好了(而且也必須如此,否則讀者可能搞不懂中文文章到底在講什麼東西)。
中文版的毛病還不只如此。撇去翻譯腔的毛病不談,許多八成是來自翻譯者的錯誤非常惱人,支離破碎、文意不清、邏輯錯亂的內容讓人覺得幾乎是翻譯軟體的程度而已。舉一些例子:
第63頁第10行的"許多人十分喜愛她,後者叫她「蛆」",後面那句的「後者」若按照中文的文意指的是前句的「她」,而按照前文這個「她」就是瑪姬婷小姐,難不成瑪姬婷小姐自我解嘲的稱呼自己是「蛆」?
第322頁第2行提到"那個「簡短地」",但回溯前文根本沒有這個詞彙,唯一有可能的字眼是318頁第4行的"他死後不久…"那句的「不久」。英文是同一個字彙,但翻譯成中文變成了兩個不同的詞,如果沒有特別註明,絕對會讓中文讀者莫名其妙。
此外,作者除了討厭副詞,也討厭代名詞,更ㄧ再重申精簡文章的重要,但是中文的譯文卻讓人覺得他在自打嘴巴,舉例如下:
第236~237頁的「雖然我曾在…」那一段,一共由十一句話組成,其中居然高達六句以「我」作為開頭,而「我」這個字還出現了高達十二次之多!或許就英文寫作而言這樣不算繁複,但是既然譯文是中文,就得按照中文文章的習慣來撰寫,而本段則非常明顯的犯了中文作文的大忌。在第248頁的「當你把六或八份書的影本…」那一段中也有同樣的毛病(頭四句裡面每一句都出現「你」)。實際上,這個毛病在本書中屢次出現!
看完本書,除了原作者所分享的內容使我獲益良多,而幽默活潑的敘事技巧也提供很大的閱讀樂趣之外,最大的感想是,或許最需要好好看這本書的人,就是翻譯者自己。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