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輩子還沒有去過歐洲,本想藉這本書在紙上好好的遊覽香榭之都--巴黎--時尚、浪漫的風情,但看完了後,對現代巴黎並沒有太大的認識,腦袋裡倒是塞著滿滿的『法國大革命』,及複雜的心情,不知是該為民主政治大獲全勝而振奮,還是應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時因政治而走上斷頭台者的悲情!
1789年人民攻破巴士底獄,救出末代君權關著的人犯只有7個人,等到三年後共和國成立,人民自己主宰著生殺大權時,被監禁的人數卻激增到正規監獄不夠關,還要徵用學校、教堂來關這些只是政治立場不一樣的人犯!到了九月大屠殺時,血流成河的場面,更是令人不得不用另一種眼光及心思來看待這一段極為諷刺、扭曲的歷史!
破壞是為了更好的建設,革命就得用非常手段,這些口號根深蒂固於我腦裡,那些走上斷頭台的人代表的是長期壓迫人民的舊勢力,這個道理我也懂,不過對於法國大革命那時所有被斬首者(包括路易十六及貴族們)我就是無法不感到同情、難過,也許這是婦人之仁,也許是眼界不夠開闊,但書裡的一段內容:<我就是讀著這樣的歷史書(指的是緊接著法國大革命後的九月大屠殺)長大的。被這樣的歷史觀澆灌著,我是否還能指望自己並不成為一頭狼?我又能指望自己成為一個什樣的『人』?>讓我為我的惻隱之心找到了很好的藉口,因為我不想成為一頭『狼』!
這本書雖然不能被視為旅遊休閒手冊來輕鬆閱讀,但它提供了許多不同視角,來看一個『歷史』不斷把『生命』灌注進去的古老城市,進而為讀者帶來心靈省思的力量,這本書讓我花了這麼長的時間(二個月...還真長...)來閱讀是極為值得的!
PS.法國大革命之前的最後三個波旁王朝國王--
路易十四戰功彪炳,但極為專制;路易十五荒淫無能,其令人傻眼的名言:『我死後哪管它洪水滔天』;路易十六企圖做個開明賢能的好君主,無奈壓力鍋趁此縫隙泄出幾世紀的怨氣,讓路易十六因此走上斷頭台...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