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下載 App
活動
書籍
暢銷排行
最新書籍
熱門書籍
編輯嚴選
書評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Readmoo 分享書
分類總覽
華文書寫
散文
帶一本書去巴黎
編輯書籍資訊
想讀
想讀
正在讀
已讀完
工具書
放棄閱讀
移出書櫃
我的評分
帶一本書去巴黎
4.4
/
23
作者:
林達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571338262
頁數:
288 頁
出版日期:2002/12/23
選擇網路書店
博客來
TAAZE 讀冊生活
歷史
散文
接漂得來的
人文
邊走邊唱
存在就成為歷史
巴黎風情
旅行
拿了就讀
法國
完讀書評
7
劃線註記
0
書評
註記
coffeetree
寫了書評。
全民追求幸福、爭自由,不要自由、不想幸福者,拖上斷頭台,立斬; 從此弒血之都,變成浪漫之都。 在火熱追求政治理想的過程中,即使是溫和的民眾,也會不斷在成為愚民和暴民中來回擺盪。 由從社會主義出身的人,來談論革命時期的巴黎,那真是提供了一個相當不同但深具參考性的觀點。
讚
回應
分享
angusc926
寫了書評。
-P.285 45年前,巴黎人傾城而出,送過凱旋門下的,還是一個站在雲端的「偉人」。45年後,他們相隨送過凱旋門的,是為法國所有弱者吶喊的一個作家。幾千年歐洲文明的累積,才最後在法國完成這樣一個變化。 從這一天起,法國人終於明白,不是因為有了拿破崙,而是因為有了雨果,巴黎才得救了,法國才得救了。
讚
回應
分享
Olivia
寫了書評。
慢慢從景色風情到歷史人文一步一步更了解這個城市 比起其他旅遊書,更多了幾分真實
讚
回應
分享
alex
寫了書評。
除了精彩的歷史解說,而且把革命的本質說的真好!不管是那種革命,其實犧牲和亂鬥枉死的都是不可計數的痛苦。如果有機會去法國,這本書能成就一個深度之旅。
書摘(p.214~215) 法國大革命的「自由」是由「公意」這樣一個概念作先導的。「公意」的提法是法國革命的思想先驅盧梭的功績。它的意思是說,舊制度中公眾是沒有自由的,國王說了算,這就是專制的意思。那麼在新制度下,應該是相反的才對,應該是公眾說了算,這就是民主的意思。對待任何一件事情,「公眾」都會有一個「多數人的意思」,這就是「公意」了。只要「公意」得以實現,這當然就是大家的自由幸福生活了。 那麼,做為一個個人,一個公民,在這樣的社會中生活,什麼是他的自由和幸福呢?他的「自由」就是「服從公意」。當他和公眾的意願一致了,就自然進入了真正的「自由」狀態,就獲得了「幸福」。所以,為了幫助一個公民「幸福」,就必須強迫他先「自由」,也就是先服從「公意」。 我繞了好幾圈,覺得邏輯圓滿,很受教育。可是我敢打賭,這只是具有悠久文化和哲學思維傳統的法國人,才能發明和推廣這樣的理論。到沒有文化的美國人那兒是絕對行不通的。你再怎麼跟美國人講邏輯,他們也不會轉得明白,「自由」怎麼就變成了「服從」,被「強迫」怎還會有「自由」。他們肯定會簡單地把你打發回去:他們不知道什麼是「盧梭」,他們只知道自己有個「梭羅」,那傢伙說的他們比較愛聽,他寫了一篇一點不哲學的文章,題目就叫做「論公民的不服從」。美國人會說,有權不服從,那才叫自由。 我感到比較困惑的一件事情是:在這樣的「民主社會」和新制度之下,我已經知道,我沒有了不要「自由」的自由,假如我選擇不「自由」,會有人強迫我「自由」,那麼,假如我不服從這「被強迫的自由」呢?我還有沒有選擇不「幸福」的自由?結論是,那是可以的。只是,這個「不幸福」將會是「很不幸福」,我將會被「自由幸福」的公眾送上革命的斷頭台。
讚
回應
分享
fosa.lin
寫了書評。
簡單說,這是一本介紹法國巴黎的書。從中古世紀以來,法國的疆界其實並不固定,但都包含巴黎,也因此要介紹法國,重點就是在巴黎,而本書是作者旅居巴黎時期,參觀了許多巴黎的歷史景點,藉由建物景點來述說巴黎發生過的歷史,而法國大革命發生在巴黎,自然也就是本書的重點。有人說,這本書像是巴黎版的《文化苦旅》,一樣是以遊記的方式從景點談到歷史,我倒覺得言重了,這本書是比較客觀的敘述歷史,而且是外國人的歷史,所以不像《文化苦旅》那種文以載道的沉重感,本書並附有許多照片圖片,讓人讀起來也比較輕鬆。本書的作者是現居美國的大陸人,因此有很多觀點和我們台灣人有所不同,而同樣是發生過大革命,對於革命的觀點又更深刻些,也有了反省。還比較了東西方不同的價值觀,例如東方的君王是天子,是和一般人不一樣的,而西方的君主和一般人是一樣的,同樣是在神之下的;東方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皇土」,分封出去的土地只是讓你代管,所以是收的回來的,但西方認為土地就和禮物一樣,送出去就是送出去了,若貴族要歸還,反而是對君主的不敬,是一種不禮貌。而也由於居住美國,作者也比較了美國與法國觀念的不同,光對「自由」的定義就不同了,而美國獨立與法國大革命是有因果關係的,但兩邊人的做法卻完全不同,美國認為革命是革命,制憲(建立次序)是制憲,但法國卻將革命與建立次序混在一起,也造成了兩邊不同的結局,而就結果來看,美國革命是理性平淡的,法國革命則是激情浪漫的,也因此付出的社會成本也不同。本書的脈絡是起於建築,貫穿歷史,最後終於人物,藉由伏爾泰、盧梭與拿破崙做為句點。對於歐洲法國巴黎歷史有興建的人可以找這本書來看看,內容是一篇一篇的,很適合當床頭書,睡前看個一兩篇,當然花一兩個下午看完也是很棒的。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的Blog "fosa的雜思錄"中 http://fosa.pixnet.net/blog 歡迎大家參觀留言
讚
回應
分享
wchiaoli.tw
寫了書評。
這輩子還沒有去過歐洲,本想藉這本書在紙上好好的遊覽香榭之都--巴黎--時尚、浪漫的風情,但看完了後,對現代巴黎並沒有太大的認識,腦袋裡倒是塞著滿滿的『法國大革命』,及複雜的心情,不知是該為民主政治大獲全勝而振奮,還是應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時因政治而走上斷頭台者的悲情! 1789年人民攻破巴士底獄,救出末代君權關著的人犯只有7個人,等到三年後共和國成立,人民自己主宰著生殺大權時,被監禁的人數卻激增到正規監獄不夠關,還要徵用學校、教堂來關這些只是政治立場不一樣的人犯!到了九月大屠殺時,血流成河的場面,更是令人不得不用另一種眼光及心思來看待這一段極為諷刺、扭曲的歷史! 破壞是為了更好的建設,革命就得用非常手段,這些口號根深蒂固於我腦裡,那些走上斷頭台的人代表的是長期壓迫人民的舊勢力,這個道理我也懂,不過對於法國大革命那時所有被斬首者(包括路易十六及貴族們)我就是無法不感到同情、難過,也許這是婦人之仁,也許是眼界不夠開闊,但書裡的一段內容:<我就是讀著這樣的歷史書(指的是緊接著法國大革命後的九月大屠殺)長大的。被這樣的歷史觀澆灌著,我是否還能指望自己並不成為一頭狼?我又能指望自己成為一個什樣的『人』?>讓我為我的惻隱之心找到了很好的藉口,因為我不想成為一頭『狼』! 這本書雖然不能被視為旅遊休閒手冊來輕鬆閱讀,但它提供了許多不同視角,來看一個『歷史』不斷把『生命』灌注進去的古老城市,進而為讀者帶來心靈省思的力量,這本書讓我花了這麼長的時間(二個月...還真長...)來閱讀是極為值得的! PS.法國大革命之前的最後三個波旁王朝國王--路易十四戰功彪炳,但極為專制;路易十五荒淫無能,其令人傻眼的名言:『我死後哪管它洪水滔天』;路易十六企圖做個開明賢能的好君主,無奈壓力鍋趁此縫隙泄出幾世紀的怨氣,讓路易十六因此走上斷頭台...
讚
回應
分享
tglin
寫了書評。
帶一本書去巴黎
我不知道孰先孰後。讀完這一本《帶一本書去巴黎》,好像是余秋雨文化苦旅的「巴黎版」。藉由作者在巴黎各個景點的旅遊經歷,順道帶出與此相關的歷史場景介紹與其個人觀點評述。本書有一大半的重點,放在「法國大革命」這個主題之上。由於我自己所身處的政治與文化環境中,早就曉得這個頭頂著美麗的「人民起義革命」之名的華冠之下,代表著一場腥風血雨的人類獸性橫流的荒謬劇。本書的第一章開頭就表明,作者(當中至少有一人)是在「後文革時期中」度過他的青年時期,因此對於沈浸在當年政治正確的教條社會中的人,能夠不用「不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來惋惜大革命,而是用著接近現代主流的「人道觀」切入,並還原當時當地的歷史真相(人民攻佔巴士底不是為了解救政治犯,而是怕那兒的大砲……),的確算得上是難能可貴了。雖然我個人一向對於時報的選書眼光沒多大信心,但這是一部值得一讀的好書。
讚
回應
分享
作者簡介
林達
作者其他作品
出版社簡介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社作品
相關書單
法國
122
1
蒐藏
書單
新增書單
在
46
人的書櫃中
個人
個人書櫃
關注動態
書單
書評
瀏覽
書籍
熱門書籍
最新書籍
編輯嚴選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網站導覽
買書
看書
閱讀最前線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登出
×
活動開催中!
Readmoo 祝您猴年行大運!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