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鮑爾(Marvin Bower)在台灣沒什麼知名度,但他一手打造出來的公司卻赫赫有名--麥肯錫。鮑爾不是創辦人,但他在麥肯錫將近 60 年,其中有 17 年是最高領導人,麥肯錫之所以是麥肯錫,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績,鮑爾居功厥偉,是他為這家公司打下了基礎。 就像封面上所寫,他挑客戶、決定公司不上市、僱用 MBA、形塑一致的公司形象(One Firm)等等,所有決策都源自於他對麥肯錫與管理顧問產業的願景。記得另一本書《超越極限》裡面提過,企業文化幾乎都能從創辦人身上找到根源,儘管鮑爾實際上並不是麥肯錫的創辦人。 他同時也是現代管理顧問產業之父。在這之前,管理顧問大都是某行業的資深專業人士,以個體戶的形式提供建議。鮑爾用大量 MBA 改寫了這項專業服務的面貌。他不讓麥肯錫上市,也讓合夥制成為管理顧問業的主流。 鮑爾最吸引我的地方,並不是這些豐功偉業,每位值得書寫的領導人,都不缺豐功偉業。最棒的是他諸如「為人正直」等特質,以及他所認定的價值、他對價值的長久堅持,才值得讓我寫這篇文章。比如他開除了某位顧問,不是因為他為公司帶來的業績不夠,而是因為他接了不符合接案標準的客戶(雖然替公司帶進不少營收)。 鮑爾的例子,在這領導人崩壞的時代別具意義,它告訴我們:經營事業與人生,不見得就一定要工於算計、滿腹黑心、埋沒良知才能成功,勇敢拒絕短期利益的傻瓜也能改變這個世界。在眾人盲目追求「正向」的此刻,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比鮑爾的成功更正向的了。 從這本書,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位領導者——或者領導者中的領導者——如何以身作則,既能描繪願景,更可貴的是不懈地堅持與努力。書的後半段更明顯展示出,鮑爾如何透過這股以身作則的力量,影響身邊的同事和客戶。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在世時推薦了這本書,除了感嘆「典型在夙昔」,我們需要更多願意堅持價值的領導人、每個人。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