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者:麥肯錫之父馬文.鮑爾的領導風範
麥肯錫之父馬文‧鮑爾的領導風範
彼得‧杜拉克盛讚:本書描寫栩栩如生, 讓馬文這位管理導師的榜樣形象躍然紙上、永垂不朽。 馬文‧鮑爾在麥肯錫任職近 60 年, 被譽為麥肯錫之父、麥肯錫的靈魂,更催生現代管理顧問產業。 他以身作則告訴我們:懷抱理想並專注實踐,是再多錢也換不到的! 「麥肯錫」不只是一家公司的名字,它是管理專業與菁英的同義詞,是全球頂尖人才的培育所,更是前進各國董事會與政治權力中心的特快車。 IBM 前董事長路易士‧葛斯納(Louis Gerstner)、策略先生大前研一、Facebook 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暢銷書《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作者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與羅伯特‧華特曼(Robert Waterman)都曾在麥肯錫任職。 麥肯錫合作過的對象,包括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奧美廣告(Ogilvy & Mather)創辦人大衛‧奧格威(David Ogilvy),以及皇家荷蘭殼牌集團(Royal Dutch Shell)、普華國際會計公司(Price Waterhouse)等,《財星》(Fortune)千大企業中的三分之二都是麥肯錫的客戶。 麥肯錫能有今日的傲人成績與深遠影響力,關鍵就在馬文‧鮑爾(Marvin Bower)這位傳奇領導人身上。成立於 1926 年的麥肯錫,原本是一家只有兩處辦公室的「會計與管理工程事務所」,馬文(他喜歡人家直呼其名)在 1933 年加入,並在 1939 年與三位合夥人聯手接下經營權,他不僅將麥肯錫打造成一家成功的企業,更一手開創了名為「管理顧問」的新專業、新產業。 在本書中,作者詳述馬文對管理顧問業和麥肯錫的願景,以及他如何堅持、專注,勇於拒絕短期的利益,逐步落實心中大志,他的做法包括: ■ 挑客戶:只處理核心問題,堅持直接與執行長合作。 ■ 說真話:顧問必須獨立、中立,有提出異議的義務。 ■ 不上市:避免因追求營收而偏離公司價值。 ■ 僱用 MBA:建構一支超強分析能力的商業特種部隊。 ■ 打造一致的公司形象:從衣著到文件報告封面都有規範。 好的領導者,能以清晰的願景鼓舞人心,並總是身體力行,同時聽取他人意見、嘗試全新創意。馬文在麥肯錫任職近 60 年,其中 17 年擔任董事總經理之職(麥肯錫最高階職務),將自身成功的特質灌注在麥肯錫的企業文化裡,並為管理顧問業開創新局、設立高標準。他身為一家企業創辦者、一門行業締造者和一位領導者中的領導者,風範足為眾多行業提供寶貴的借鑑,而且,歷久彌新。 ★專家推薦: 郭瑞祥/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劉維琪/中華大學校長、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理事長 誠摯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我曾有榮幸與馬文及麥肯錫共事多年。本書描寫栩栩如生,讓馬文這位管理導師的榜樣形象躍然紙上、永垂不朽。 ──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 這是一本記錄大師生平的佳作。從許多方面來看,馬文的麥肯錫形塑我們追求卓越的假設框架,例如:追求價值的熱情、堅信人才是最重要資源,以及勇於放手讓員工實驗的精神。然而,儘管我以為我已經十分孰悉馬文,這本精彩著作利用四處向往昔的共事者蒐集而來的回憶片段讓我領悟,這位大師有多麼卓越出群,又是哪些特質形塑出他的性格。很多人說,杜拉克是管理之父,但我相信,歷史將給出定論,這一項崇高的榮譽應當由他和馬文.鮑爾共享。 ──《追求卓越》(In S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