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

tglin 發表於 2015-09-18

正如 TG 一向保有的態度,對於經濟學,我是個門外漢,因此 TG 對這方面的普及讀物,總是看得多、覆述得多,但發表自己言論的便相當地少,頂多針對幾項自己有些概念的話題,作些籠籠統統的額外一述。

這本由美國經濟學家「皮翠拉.瑞沃莉(Pietra Rivoli)」所寫的《一件 T 恤的全球經濟之旅》(The Travels of a T-Shirt in the Global Economy),是本十分容易讓人接受的經濟普及讀物。作者除了抓緊單一一條主線——T 恤——之外,還試圖以更為寬廣、更為全面的角度,介紹到各種客觀數據、以及各方爭議的主觀認知。TG 非常喜歡這種「保持健康心態」的經濟普及讀物——不吹捧全球化的美麗新世界,也不狂熱地將世界資本主義之下的運作視為一座座的「血汗工廠」。整體來講,在兩種激進的立場之間,我們發現在這當中的鐘垂擺盪,有時反而是讓大家一同朝著比較正面的方向前進。

作者藉由「T 恤的一生經歷」,從棉花生產、軌棉紡紗、裁切縫製、壓印成衣、進入美國市場、乃至於最後進入非洲的二手市場,道盡了其間所遇到的各種經濟與非經濟的事件。由於成為這些年來全球製造業的關注「箭靶」,中國會是 T 恤一生中待得時間最久的地方,本書自然也對此著墨不少。但是 TG 必須講,如果有人想宣揚歐美資本主義市場能將全世界的經濟帶入繁榮,或是想尋求控訴中國壓搾民工的佐證資料,那麼他/她就不應該拿出這本書。從本書作者採集各方資料來看,想要找出當中有任何戲劇元素定義下的「好人」和「壞人」,一定都是徒勞而無功的(當然,濫用資料者不在此限……)。

在作者的筆下,全世界的經濟政策從來就不是經濟問題,毋寧是政治問題的另一面貌,各國皆然。美國在這兩百年間,從來不放手讓棉花農場成為「自由經濟」的一環,即使美國國內為此打過一場所謂的「獨立戰爭」;但這種違反一切自由經濟原則的美國棉農,卻造就與更新了科學技術與物流管理的各方新思潮,與時俱進,至今未歇。而中國以其低廉的勞力,獲得 T 恤市場上的強大競爭力,但也同時迫使農村人口流入都市,接受不合理的工資,進行這場「向下沉淪」的遊戲;雖然這是西方「所謂人權主義者」與「狹隘民族狂熱者」口中的「血汗工廠」,但另一方面,這竟也是中國農村女性脫離傳統桎梏的夢寐以求機會。美國政府因為與國內保護主義者的妥協,厚顏無恥地製定了各種複雜荒謬的棉織品的所謂進口配額制度,但這竟也同時地讓許多即於脫貧的國家得到了新生的機會。最後,二手 T 恤市場雖然有讓人有「濫用富國捐贈者的同情心」與「對貧窮國家人民的羞辱」之譏,但這竟是切合「環保」和「自由經濟」的原則,也為坦尚尼亞的人民帶來了「更體面的生活」以及新的經濟流通職業。

本書讓 TG 覺得其「健康」的一面,就是作者回顧了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各國對於工業安全的客觀條件,隨著時間都有不斷的改善。比如就紡織或成衣廠的員工來講,過去英國在草創時代的顧用童工、長期工時、因工安造成的斷肢與死亡事件,對當代貧苦層級而言簡直就是稀鬆平常的事,更罔論「棉塵肺」的這種致命疾命;但這種向下沈淪的遊戲,由各個不同開發中國家共組的接力賽跑,一路發展到了今天,即使揭露出令人難以接受的剝削工廠(當然,非法的就不用講了……),在這兩百多年來,各國雖然進入這場遊戲的時間不同,但全球製造業的整體環境卻是朝向了更人道、更安全的方向在前進的。或許,我們可以看作這是兩個敵對的勢力——資方對於自由市場的渴望,以及人道或民族保護主義者對道德的訴求,兩者以螺旋狀的不斷消長軌跡,造成最後的整體客觀進步。比起病態地偏向於任何一方,我們更應該樂觀地看待這一切。人類社會的經濟生活就是如此,沒有哪一種政策是全盤的好或全面的邪惡,只要大家遵守某些基本的原則,各方意見都能找到宣洩之口,不管花費時間長短,最後似乎都能找到新的出路。

這是一本值得細細閱讀的好書,除了有政治意圖的讀者之外,本書應該可以帶給人們不少新的思維。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