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讀書評

留聲機時代

《留聲機時代》的書評

非常實用解受用量多的一本書!林良哲老師一直戮力於日治時期的台語歌曲研究,本書以留聲機引在台灣的歷史為主軸,大致上也可以一窺當時台語流行歌曲的時代風貌。其中也有許許多多關於當時唱片業人物的豆知識小故事,非常有趣。

離職說明書

《離職說明書》的書評

雖然每個人的狀況都十分不同,書中所述不一定每一個都能套用,但在一些面對未來規劃、如何去想像的部分,感覺有被觸動到。面對自己的職涯及人生,或許每個人都需要一顆堅強又柔韌的心來面對,讀完這本,或許可以從中汲取些取的力量。

Day Off

《Day Off》的書評

互動太可愛了!期待後續!

驚婚

小說閱讀與思考的挑戰之作

確如李渝所言,「郭松棻是一位無比誠實和誠懇的作者,作品中沒有一個字,沒有一個標點符號是隨意輕鬆,虛偽,或者情多於實的。」 也正由於每個用字都力求精準,對於故事敘事上的結構,讀者必須耗費更大的精神來閱讀。 透過即將成婚的主角倚虹,不僅是往其未婚夫亞樹的方向去拓寬挖掘,也從這對未婚夫妻的父輩身上挖掘。在驚婚背後凝聚的不僅是對於婚姻的宣讀,更多的是對於自身命運的回溯、對於過往台灣歷史的捕抓。由倚虹的父親、亞樹的父親、亞樹三位被社會給「孤立」出來的男人,嘗試透過對於生命的述說,來捕抓各自生命的孤寥,嘗試拼湊出命運的意義。 不容易閱讀,但值得花時間閱讀的作品。

鮭魚的故鄉

用輕盈的文筆書寫政治

本書收錄9篇作品,收錄之作品出於其1987~1989年間的小說創作。各有其政治事件或人物作為藍本。 〈風雪的底層〉以被指為叛亂份子的明尼蘇達大學生葉島蕾,〈將軍之夜〉寫被指為二二八屠夫的彭孟緝,〈返鄉之日〉、〈鮭魚的故鄉〉則分別寫曾流亡海外的許信良及位列黑名單的陳芳明,〈轉折〉則是反應1979年12月10發生的美麗島事件,〈阿公、海漲囉〉直接描寫基隆港的二二八慘況,〈灰鼠色〉寫藝術家在二二八之後不敢表態的政治恐懼,〈綠島百合〉白色恐怖時期有「綠島百合」之稱的蘇素霞為愛殉情的故事,〈臺灣水牛〉則是寫黃土水的作品與對鄉土的愁戀。 各篇文字輕巧卻又能恰適描寫出各篇典故背後的愁哀。 對於台灣政治書寫,多提供了一種認識角度。

老屋顏

小精緻但仍有不足

雖然所選取的老屋不多, 但對於每一間老屋都有基礎且一定份量的介紹,了解每間老屋的簡易沿革。 對於台灣早期的建築形式、屋材、作工手法也有簡單的敘述說明。 可惜的是介紹的標的多位於北部,且多是結合咖啡、茶館或文創形式, 實際上台灣各地,如中部彰化地區、南部台南高雄等地老屋數量驚人, 且不少除了持續仍做商業使用外,作為公共使用者有,僅為私人住宅但兼有半開放形式亦有, 未見介紹難免可惜了。

當許多老屋面臨屋主要把其推毀重建新式大樓的命運, 若能在商業開創之外,讓更多人、更多的老屋主了解自身老屋的價值及可利用的形式, 或許更能幫助全台各地老屋的保存。

Transitional Justice

研究「轉行正義」之必讀著作

「轉行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的概念在1980年代開始,逐漸於國際研究學者之間成型,成為近30年來討論民主化與法政制度的重要概念。Teitel於2000年率先出版此書,為轉行正義率先提供比較完整的論述框架。至今轉行正義仍是諸多國家面對過往威權、獨裁體制對人權侵害問題的重要議題,藉由Teitel的說明,可了解轉行正義理論於20世紀發展早期的論述結構。

零地點 GroundZero

詭譎平行台灣的核災敘事

誠如伊格言於訪談中自言,在其利用極度貼合現實時空的寫作之下,大膽地以「未來預言」的形式,「介入」2011年起台灣的新一波反核運動。 書中毫不避諱的大量使用現實中出現的人、事、時、地 、物,在迷惑讀者之眼錯以為這是「真實台灣」的同時,又巧妙的將現實與虛構的世界之間拉上一層透明的薄膜,讓讀者感知這是個「可能的」台灣——它可以真,亦可為假,全端看我們的選擇。 或許沒有伊格言前作《噬夢人》中華麗炫富的爆炸虛擬知識世界的構築,但在看似紛亂卻又有其蛛絲可循的敘事脈絡中,承繼了科幻文學的人文關懷傳統,本書值得深思反芻其「介入」社會的文學反抗思考。

見證的危機

見證,歷史與文學的記憶介入

慘痛歷史的記憶該如何處理,見證者又該如何留下其記憶見證之話語?敘述者又如何回到其記憶上的位置,重拾「證人」的身份與作用? 本書二位作者從卡繆的《瘟疫》、《墮落》,佛洛伊德拉岡的精神分析,猶太人大屠殺等不同的案例及媒材,切入觀察並探論形成「見證」的歷史價值論證,見證者又能如何重建構築出記憶。

最後的獨角獸

哀傷優美的最後浪漫

擷取了浪漫古典奇幻的精華,Beagle用最優美的文字,拉出了美麗卻又揉合了哀傷的奇幻小品。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