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下載 App
活動
書籍
暢銷排行
最新書籍
熱門書籍
編輯嚴選
書評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編輯書籍資訊
想讀
想讀
正在讀
已讀完
工具書
放棄閱讀
移出書櫃
我的評分
美麗新世界
Brave New World
4.3
/
63
作者:
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
出版社:
志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575450205
頁數:
291 頁
出版日期:2001/05/30
小說
文學
科幻
翻譯文學
個人收藏
歐美文學
科幻小說
翻譯作品
哲學
政治
完讀書評
7
劃線註記
0
書評
註記
yenyen6666
寫了書評。
科技發展的大幅躍進,加上集體政治的大量制度建立,形成了較少自由,與較多安定的「烏托邦」。書中統治者的政治選擇,並非為強制的獨裁主義,小說的設定在於,當人類的心靈無法隨科技發展而提升時,自由與安定,便成為相互交換的條件,任一皆非好的選擇。這個缺口,則在赫胥黎後期的小說中始得探求,探求在自由與安定的擇抉之上,靈性的提升,是否是真正的出口。
讚
回應
分享
阿植
寫了書評。
「喔...上帝啊...」看完《美麗新世界》我有半個小時都在重複這句話,這也是故事中「野人先生」的最後一句台詞,老實說看完這本書我也只吐的出這個。如果說《1984》帶給我是冰冷的震撼與驚嚇,那《美麗新世界》帶給我的就是無話可說的木然,尤其是那結尾的畫面描述,真的讓我除了「喔...上帝啊...」之外就無話可說了。《美麗新世界》與《我們》、《1984》同為反烏托邦三部曲,創作時間是1931年,從故事設定面來看,《美麗新世界》確實有受到《我們》影響,不過想敘述的主題不太一樣,而且我個人覺得這部的寫作手法挺有意思。故事以第三人稱的全知視角書寫,前幾章看起來沒有主角,只讓幾個角色登場(第三章將所有人的對話相互穿插並逐漸加快的寫法在閱讀效果上相當有趣),之後出現了個像主角的傢伙,但到中期他卻變成將後期主角「野人先生」帶出場的配角人物,所以實在很難斷言本作的主角究竟是誰。另外還有個很明確的特色,就是在本書中作者讓角色大量的引用莎士比亞作品台詞,並且還安排讓象徵「野蠻人」的野人先生使用這些台詞向象徵「文明人」的總統先生進行辯論的橋段,尤其是當野人先生前後兩次引用「美麗新世界」這句台詞時,最初就和莎翁作品《暴風雨》中那純真無知的米蘭達一樣,單純憧憬那光鮮亮麗的美好,等之後再次覆述這段話時則是那酸澀的諷刺。其實認真講起來,《美麗新世界》中的未來和另外兩個世界相比起來可說是更為安定祥和的社會,不只是科技發達、物資充裕、人民健康長壽,重點是都非常的滿足與快樂。因為這世界可以說是打從胚胎開始就將他們徹底進行制約與控管,所有的人民分成「阿爾法(α)、貝塔(β)、甘瑪(γ)、德塔(δ)、埃普西隆(ε)」五個階級,所有階級從小到大利用睡眠教學中灌輸各種「文明社會」應有的價值觀,所以所有的人民都甘心居於自己的職位與身份,低階層的工作交由低階層的人民去執行,而且為了不讓廣大的勞動階層反抗,在胚胎時就故意減少血液供給,產生出像半白癡般的埃普西隆,至於越往上的的階層人民就越高大聰明,處於統治階層的阿爾法還擁有一定程度的思想自由,然而再怎麼叛逆的人也無法超脫打從胚胎時期就植入的各種既定規範與價值觀。整個社會的口號是「共有、統一、安定」,人類像罐頭一樣從工廠中以生產線成打成打的製造出來,而且從小就鼓勵人們濫交,只要做好避孕怎樣都隨你玩,縱使生活中出現不協調也可以使用比酒精和毒品更好、更安全的致幻劑「索麻(soma)」來忘卻一切煩惱;鼓勵專才,認為通才是有害社會無意義的行為,並為了不讓人民有時間思考,除了一定長度的工作時間外,休息時間則用大量的休閒育樂、聲光遊戲、感覺電影來填滿,鼓勵各式各樣的消費,然後為了滿足這些消費人民再繼續工作,週而復始。有趣的是,這社會中沒有「家」的概念,尤其是「父親」、「母親」這字眼更是齷齪至極的髒話,對於愛情甚至是完全無法理解,只會覺得可笑。故事後半段登場的「野人先生 - 約翰」身份相當特殊,他是一對原本到「蠻族保留區」參觀的文明男女所生,結果因為意外女人不但懷了男人的孩子,還因受傷和男人走散,從此只好留在保留區扶養約翰,直到二十年後被人發現才將母子倆帶回文明社會。約翰他從沒有受到過制約,同時接受保留區中所謂的「野蠻人」的文化思維,但是卻也因為他的外表與出生,約翰無法融入野蠻人的社群中,所以孤單他十分期待回歸文明社會,然而來到文明社會的他卻遭受到了極大的文化沖擊,在這裡雖然每個人都幸福快樂,可卻沒有「自由」,人無法選擇孤獨、選擇痛苦、選擇衰老病痛、選擇不幸福,他想對抗社會,然而一己之力自然無力回天,最終才有那種結局。我覺得結局那幕的描述實在讓人印象深刻,大概只要看過本書的人腦中都會出現那畫面才是......另外,雖說野人先生強力反對這個社會,但是我卻覺得其實這樣的社會也沒什麼不好,大家都吃飽睡好、健康快樂......嗯,真不愧是本邪書,我都快被洗腦了(笑)嘛~拉里拉雜的說了一堆,雖然這部沒有《1984》那麼刺激可怕,但是卻不像《1984》一看就知道是糟糕的世界,《美麗新世界》會讓人產生「這樣的世界好像也不錯」的錯覺......還有就是那故事的最後一章......( 艸)總之,《美麗新世界》很不錯,推薦。
讚
回應
分享
雲漪
寫了書評。
勘誤表 https://sourcranberrie.pixnet.net/blog/post/219724 感覺起來跟《一九八四》的意圖很像 都是營造一個在現代人看來匪夷所思的社會 並且以身在其中的成員視之為理所當然的狀況而放大其荒謬 不過與《一九八四》恐怖高壓的共產統治比起來 《美麗新世界》反其道而行 以絕對的自由實現絕對的控制 這個點子在我看來又比《一九八四》的發想要高明一籌有趣的是 儘管大家都很清楚這樣的自由只是假象 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操之於少數菁英份子的手中 但讀書會的夥伴們不乏嚮往這個世界 我就是其中之一 或許正好走到人生階段中掙扎到很累的時期 也或許人生自此之後都會是如此痛苦的掙扎 總之以現在的心境而言 一切都有人為我們安排好未嘗不是件好事 而最最令我渴望的反倒是那些人民對己身宿命全然接受的安詳心境 如果一切的不滿足終究改變不了天生條件或機運 何不揚棄所謂的個人價值,做一個單純維持世界生生不息的傀儡人物呢?
讚
回應
分享
Patricia Liu
寫了書評。
自由的終點會是什麼?
《美麗新世界》書名的由來典出莎士比亞之《暴風雨》。本書在很多地方引用莎劇台詞,尤其在野人初訪新世界時,對未知的事物皆用劇中名句發出讚嘆。而這種對未知的無知則導引出另一層的悲劇。此書共有十八章: 一~六章介紹新世界的背景、人種階層、各式各樣關於新世界的新知識。衰老、疾病、醜陋、對死亡的哀慟,這些人類固有的自然演化與情感表露,在文明世界裡遭到制約。人類從小接受死亡制約,不把人的逝去當一回事。文明世界也控制疾病,從出生後就不會得病,所以高階級可以不斷雜交,享受著性與自由。 七~九章著墨於蠻族保留區與野人們的生活習慣。這些習慣其實跟現代的人類較為相近。柏納和蕾寧娜接受了對醜陋與各種不便的制約,卻在一個文明人(即琳達)身上看到了無法忍受的元素。曾為文明人的琳達經歷了野蠻的生產行為,無法融入蠻族的社會。她天天想著文明世界,在言語與教導上間接制約了自己的兒子約翰(即野人),導致約翰對文明世界充滿著美好的想像。 十~十八章約翰與琳達到訪新世界;又或者說「重回新世界」。約翰雖「生」為一個文明人,「過」的卻是野人的生活。何況,他的出生並不為社會所接納,因此他把自己原原本本地當成一個野人。在這幾章引用了非常多莎劇名言。約翰引用這些名言讚嘆新世界、砥礪自身,卻也受制於此。文明人空有自由但欠缺思考,他們視莎翁著作為糞土,覺得那是骯髒又可笑的。野人約翰無法跟文明人溝通,在歷經琳達過世之後,他崩潰於文明人對生命的輕忽。為了找尋自我存在的意義,約翰走入極端的苦行,並在與文明對抗之下消滅自我。*Our Ford!* 福特紀元到底是怎麼演變的?這個很有意思。「福特」就是美國汽車大亨「亨利.福特」(Henry Ford)。新世界奉資本主義為圭臬,而赫胥黎將福特奉為新世界的上帝。傳統的「Our Lord」變成「Our Ford」;劃十字架的手勢變成劃T字(因為福特第一個量產的大眾化汽車是Model T)。這種看似誇張的諷刺手法卻變成了一種宗教文化,根深蒂固在新世界的人類血脈裡流動。*每一個人都是每一個人* 《美麗新世界》的主軸刻意強調「每一個人都是每一個人」,這是政府用來統治上層階級的制約力。他們給予阿爾法與貝塔完全的自由(因為他們是知識階級,下層的人種都是白癡),每個人衣食無缺,財產富裕。不需結婚生子,沒有單一伴侶,可以天天跟不同對象上床。也因此,這些文明人是「愉悅的」、「自由的」。當人類感到愉悅,沒有任何痛苦的時候,他們自然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擁有自我意志。*一克索麻好過一聲咒罵* 雖然每個人類在出生時都經過嚴格的「品管」,但人的個體總會有「出錯」的時刻。新世界為了防止「出錯」所導致的思想自主,他們研發了一種「口糧」,也就是「索麻」。索麻(Soma)是一種植物,常用在印度的宗教儀式當中,據了解,這種植物和水喝下之後,會讓使用者感覺到自己就是神!在《美麗新世界》裡,索麻則成了一種安定糧食,是安定這整個社會秩序的重要存在。(內容實在有點多,我的網誌上有相關圖文介紹,有興趣的人可以到這裡批評指教:http://loveadumi.pixnet.net/blog/post/30678188)
讚
回應
分享
c25234418cm
寫了書評。
「我寧可作我自已,」他說。「雖然我自己很不高明,也不要作別人,即使那很快樂。」 --美麗新世界 P.106
居然以一種愉快的心態讀完了美麗新世界,笑著讀完一頁之後翻過去才發現竟然已經是結尾,是我思想太怪了嗎?還是現代價值觀已經趨近於裡面所描述的新世界了?還是只是我的價值觀已經跟裡面的人一樣:|
讚
回應
分享
Ring
寫了書評。
(我是讀同一個出版社的不同版本。因為我確定翻譯有問題所以不另建檔。會再找一個版本來看。) 回頭看前人所描述的未來,是一種很微妙的情緒。西元1932年成了福帝(福特汽車創辦人亨利‧福特)元年,故事講述福帝632年(即西元2532年),人類已改為人工培養的無性生殖,並在胚胎期至幼兒期施予不同的制約反應,讓每一種等級的人類都能對自己的階級與工作感到安心與快樂。「太平盛世」。
讚
回應
分享
yee
寫了書評。
給我們的美麗新世界
我發現我很喜歡二十世紀這些惡托邦(或稱反烏托邦)小說,主要是它試圖書寫的是一整個人類社會的輪廓,而不只是個人的心靈運作。我漸漸把每一次的閱讀都視為人生的道路指標;學姊曾經這樣提醒:到了書局,看你能在哪一櫃前面站最久,那就是你的方向。這是沒辦法騙人的。而照這樣看來,不論我是否留在學術生產體系中,終極關懷的必然朝向結構性的、全面性的人類集體生活樣貌。但很弔詭的,在我自己筆下書寫最多(哪來的準作家口吻)的卻是我平常最沒辦法忍受的,由私我心靈輻射出去的日常作息。這是怎麼回事呢?只能說學術旨趣和閒筆主題不見得會同步吧。 再來是,與其說《一九八四》在那個時代預言了往後人類的極權發展,不如承認《美麗新世界》更一語成讖了在我們這個後極權世界、島嶼上的解嚴世代,所需要遭遇最艱險惡寒的處境。畢竟《一九八四》裡再怎麼高明、恐怖的統治技藝,對島民我輩而言,終究已經將它遺留在上個世紀裡了。(雖然確實是有許多遺緒尤有餘威)可是《美麗新世界》並沒有。雖然它仍指向政府作為社會秩序的生產重心,但在我們這個分眾、去中心、小政府(相較於書裡)的世界,生活裡卻有為數更多而我們並不見得能意識到的「小確幸」,作為資本主義日常生活裡無須配給的索麻。我們看電視來麻痺自己對工作的無奈、對災難的驚愕、對死亡的恐懼、對生活的倦怠。我們在星期天下午以中產階級姿態享用一杯下午茶,滑著智慧型手機上傳到臉書同眾人炫耀。我們上網約炮,頻繁做愛。我們除了股票跌了、皮塌了肉垮了、看著肥皂劇裡的三流情節,其餘時間是不會哭的,面對公娼和都更釘子戶的眼淚時也一樣。我們要的, seven都準備好了,台北市政府甚至把無線網路鋪滿整座城市的大街道。我們因此好容易覺得,其實生活還滿不錯的;有時候覺得好辛苦、卡住了、過不去,是貪得無厭,不夠知足,是自己的心態沒有調適好,是自己的努力不夠充分。因此不需要政府統一製造α、β、γ、δ、ε各階級,如此輕鬆寫意的「自由」就解消了集結眾人、朝向結構的所有反對能量。你看現代中國,大概除了網路長城之外,他們對生活也沒有什麼好抱怨的了。 之於政治上的極權主義,我想《美麗新世界》更揭示了資本主義和享樂主義對現代生活中的我們,所能造成的最大收編。在這個世界我們鄙夷知識、質疑思考、背棄受苦而縱情聲色、卻心甘情願在資本家的巨大牢籠裡徒勞地鑽營。我們喊著好累好累,被綑綁在某個日復一日的生產勞務上,所以合理化了自己一切的鞭長莫及:「我是同志但我的時間都要拿去家教賺錢和出國讀書而且我只想過著網購保養品的生活對推倒父權體制沒有興趣。」殊不知你始終鑲嵌在一個比你自身更大一點的世界裡。
讚
回應
分享
作者簡介
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
作者其他作品
出版社簡介
志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社作品
相關書單
書單
新增書單
在
111
人的書櫃中
個人
個人書櫃
關注動態
書單
書評
瀏覽
書籍
熱門書籍
最新書籍
編輯嚴選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網站導覽
買書
看書
閱讀最前線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登出
×
活動開催中!
Readmoo 祝您猴年行大運!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