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教我的思考武器:從邏輯思考到真正解決問題
從邏輯思考到真正解決問題
工時長短不是重點,交出有價值的成果才重要! 思考,不要用蠻力;工作,不能只靠勞力! 作者安宅和人擁有腦科學博士學位,曾是麥肯錫顧問,現任日本雅虎營運長,他從自己的三種職涯中,發現高效率、高產出的職場工作者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他們並非「很快地完成工作」,而是動手做之前,氣定神閒地判斷「哪些是有價值而且真正該做的工作?」,以及「真正的問題究竟是什麼?」 一般的待辦工作清單中,有價值且真正該做的工作只有「百分之一」而已;因此,作者主張: .「解決問題」之前,要先「查明問題」; .「議題(issue)的品質」比「答案的品質」更重要; .不是「知道愈多愈聰明」,而是「知道太多會變笨」; .並非「快速做完每一件事」,而要「刪減要做的事」; .與其計較「數字的多寡」,不如計較「這件事到底有沒有答案」。 當你面對眼前的工作與問題時,最好慢一點動手,因為,有一件事情比急著動手做更重要,那就是——先判斷「這個issue重不重要」,確認「完成這項工作的目的是什麼?」「真正的問題究竟是什麼?」。如果沒有想清楚就動手,結果往往事倍功半、徒勞無功。 本書從議題思考開始,進而介紹解決問題的全部過程,包括假說思考、成果思考、訊息思考,以及MECE原則(彼此獨立,互無遺漏)、金字塔原理、費米推論等。 一本書,讓你學會從議題開始思考(issue-driven),掌握「先設定問題,再解決問題」的訣竅,交出有價值的成果! ★內文試閱: 前言 Issue Driven: 交出有價值成果的生產技術,有何共通點? 我至今所見識過的「具有高生產力的工作者」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他們「做一件工作的速度並非比一般人快十倍、二十倍」。因為發現了這項特性,於是我花費了相當長時間去探尋「究竟他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交出有價值成果的生產技術』的本質究竟是什麼?」這些問題的答案。 到目前為止,我在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擔任管理顧問長達十一年的時間,途中曾離開職場,以「志在成為科學家」為出發點,赴美攻讀腦神經科學(neuroscience)博士學位,之後再回到職場。當時,我有另一個發現,那就是無論屬於職場還是科學界,「交出有價值成果的生產技術具有共通點」。 有一次,我將這樣的內容寫在個人的部落格上,竟引發了始料未及的回響。我在某個周末早晨寫下的文章,瀏覽人數高達數千次。由於我當初只是隨興寫寫,而且內容不是那麼平易近人,因此,收到這麼大的回響,老實說我很吃驚。而且,收到的留言多數是「我終於懂了!」「我想知道更多!」這類的回應。那時候我覺得「說不定分享這樣的內容,可以幫助許多人」,這就是促成我寫本書的動機。 坊間充斥著以「解決問題」「思考術」為主題的書。不過,其中大部分是介紹工具和技巧;不過,以「產出真正有價值的成果」為觀點所寫的書,似乎很少。對於那些必須在期限之內產生有意義成果的人而言,必須思考的事情究竟是什麼?就是本書的內容。 本書中也會介紹幾項關鍵的思考方式,可是,並非只是單純地介紹技巧(know-how),而是定位在工具箱,介紹來協助完成真正該做的事。「邏輯樹」(logical tree)、「彼此獨立、互無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