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就是一種敘事。有始有終走完旅程,無論那是人生的或文學的,都能讓人得到無與倫比的成就感。」──卡爾維諾

Joie Yuan@Readmoo 發表於 2018-08-21

這本卡爾維諾的旅行與讀書散文集,也是卡爾維諾在世時,最後一部出版的作品。 那時他人在巴黎,偶爾會寄稿子給合作的報社,談某個奇特的展覽, 文中充滿涉獵各種事物的好奇心,卻不陷入任何形式的專業主義。 偶爾鎖定各種小事發表意見,或將其藏於文字間,對世界的真實面相執著專注,冷靜凝視。

男爵在樹上,目光卻不移不忘,流連人世間。 觀看與想像是他的天賦與喜悅,如同日後無數讀者收藏他的文字,「一切都是為了愛」。 「旅行就是一種敘事。有始有終走完旅程,無論那是人生的或文學的,都能讓人得到無與倫比的成就感。」──卡爾維諾

「我在生命中一個又一個接續而來的文字沙堆裡,究竟寫了什麼? 那堆沙此刻看來距離生活裡的沙灘和沙漠如此遙遠。 或許應該懂得見沙如沙,見字如字,我們才有可能理解世界如何被碾碎、被侵蝕, 在沙中觀看世界初始的樣子。」──卡爾維諾

  

"有一個人專門收藏沙。他走遍世界,無論他去到海灘或湖畔、去到沙漠或荒原,總會抓起一把沙,帶著離開。 回到家等待他的是長長層架上數百個玻璃瓶,...巴黎最近有個奇物收藏展,... 展示沙的那個玻璃櫃看起來最不起眼,卻也最神祕,被禁錮在玻璃小瓶裡,隱晦沉默,似乎也最有故事可說。"pg.10 跟所有收藏並無二致。收藏沙也是在寫日記,當然,寫的是遊記,但也是一本記錄,感懷、心境、和心情的日記。 收藏的魅力,取決於那股無以名之的衝動,透露了一切,卻又隱而不顯。 收藏的執念若是出於自發,挖掘的便是自我中心的最底層:試著擁有並融入我所認知到的人生和事件。 她把每一天,每一分鐘,每一個想法,簡化為收藏品,人生被輾碎成塵埃微粒。同樣,也是沙。

"地圖是最簡單的形式,不是我們今日習以為常從高空俯瞰地表的那種地圖。 人類最早需要在紙上確立地點,是為了旅行:像是行程備忘錄,也就是路線圖。 所以路線圖往往是一個線性的畫面,通常是一幅長卷軸。"pg.27 當時人類所知的世界全貌,很像透過一種變體藝術,將空間扁平橫向延伸。 地圖的原意是讓人能在一個畫面中同時看出時間和空間尺度。時間地圖可以記錄一則往日故事。

"人性是人留予物的痕跡,是作品,可以是傳世巨作,也可以是曇花一現的無名產物。 作品、物品、和符號的不斷散播成就了文明,成就了人類物種的棲息地,也成就了人類的第二天性。 如果這個用厚實塵埃包圍我們的符號世界被否決,就無法存活。 而且,每一個人都是人加物,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在他身上能認出許多物, 認出物被賦予的人性,而人也以自身體現了物之形。"pg.147

"當一切在我腦中找到秩序和位置的時候,我就再也找不到任何值得註記的東西看,不見我眼前所見了。 因為看見的意義是覺察差異,一旦差異消解於可預期的日常常態中,目光就會從光滑表面流過找不到停留點。 旅行對理解的幫助不大,但是有助於暫時重新啟動眼睛功能,閱讀世界。"pg.205

"在日本凡是藝術品都不掩飾或改變其材質本身的自然面貌。這是我們從庭園學到日本的恆常精神。 永遠能看出傳統建築和傳統物品使用的質材日本烹飪也是如此。日本菜餚是自然元素的組合,旨在實踐一種視覺形式, 而這些自然元素上桌的時候大多數仍保有其原始樣貌,沒有經過西方烹飪的變形過程, 對西方而言,一道菜越認不出食材樣貌就越接近藝術作品。"pg.220 在日本庭院裡,不同元素依照和諧準則和意涵準則排列擺放,就跟詩的文字一樣。 差別在於這些植物文字會在一年之間有顏色和形式的變化,時間越長變化越大。 而這些改變是在思索詩之庭園時就經過全面或局部的計算,庭園在數百年間不斷翻新,卻依舊維持原貌。

"我想要描述的是伊斯法罕星期五清真寺內十四世紀的米哈拉布。米哈拉布就是清真寺內朝向麥加方向的壁竈, 每次我參觀清真寺,總會在米哈拉布前佇足良久,怎麼也看不膩。 吸引我的是,竭盡所能讓大家看見其功能的這麼一扇門卻未通往任何一方, 華麗的門框似乎想要將某個極其珍貴的東西藏在裡面,但是門內卻什麼都沒有。"pg.252 空、無、闕如、靜默,所有這些名詞對不願成為其中任何一個的物而言,滿載了過於笨重的意涵。 此物無法用話語界定,唯一能代表它的便是米哈拉布。 更精確的說法應該是:能代表它的,是米哈拉布內那個不存在的物。

"神廟裡的聖火燃燒,真正的聖殿並未設窗戶,只靠細小縫隙通風,陽光日照不到。 用風乾後不帶一滴塵世露水的檀香木塊滋養火舌,熄滅後再由自己的灰燼中數千次重生, 褪去了玷汙所有元素和星星、植物、動物,尤其玷汙了人類的所有惡之渣宰得到淨化。 聖火在漆黑中閃爍,聖火之光不該跟暴露在各種傳染可能之下的白晝日光混合。"pg.258 人類注視聖火帶著漠然,視其為尋常之物,對聖火也是一種褻瀆。我這種人的注視便是。 因為身在這個一切所見所聞終將凋零的世界中,縱使努力想在古老符號裡重覓意義,恐怕也是枉然。 真正的火是隱而不見的火,我是為了這個領悟而來的嗎? 因為宇宙萬物和我們試圖拯救的一切之所以存在,正是為了能夠燃燒,別無他求。唯一的存在方式,只在火舌。

一本閱讀起來很輕鬆的散文集,(最喜歡第四輯),(最沒有興趣的是第三輯), 文字優美,富哲學深意,閱讀之後感覺美好。 ~3顆星

註記頁數: pg.7,10~11,12~13,14~15,27,28,46~47,54~55,56~57,58~59,64~65,86~87,90~91 96~97,103,108~109,126~127,130~131,132,138~139,146~147,156~157 193~194,

204~205,209~210,212~213,214~215,216~217,220,226,238~240,244~245,248~249, 252~253,258~259,260~261,262,268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