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站 – 上車,下車,然後呢

Otter4018 三口竹 發表於 2022-02-06

地鐵站 – 上車,下車,然後呢 By 何致和

先說這本書跟我原本想像的以地鐵站為名的小說不太一樣 我原本以為會是一站一站 或是一章各是一個故事 然後也許各章、各站間相互有連結 但結果不是 真正要說就是故事背景“部分”發生在地鐵站 以及主視角的工作是在地鐵站

整個故事是以一位在捷運工作的父親亦是兒子爲主視角 帶出他家中與職場的故事 身邊有一位他愛上的正在經受撞死跳軌者之苦的女駕駛員 一心想要升官的長官(也是學長) 正受戀愛曖昧折磨的女兒 罹患失智的老母親 還有被夾在工作與若有似無戀愛中的自己

故事開始於男主受到工作上的壓力 主管要他處理每個月不停出現的跳軌者 同時家中母親發現罹患失智 只好請剛上大學的女兒幫忙照顧 但女兒正遇上一位喜歡 對方卻不明說心意的人 加上祖母失智不停將她誤認為她母親 (在祖母心目中 那就是個拋夫棄子的女人) 讓正逢青春期的她背負著強大的壓力

每一章的最前面 都會有一小段不同跳軌人的故事 短短帶出為何跳軌 然後再進入正式的故事

基本上我很不喜歡主角的個性 沒有主見 容易被影響 有點自私(當然誰不是) 但又不是太薄情 最終只能用“優柔寡斷“來定論 從故事一開始到最後 我只有三個字的感受“不成熟”

工作方面 對於要減少跳軌者 他試過/裁決過在站體內部 貼滿毒雞湯口號 或是帥哥美女的海報 (我看到真的是忍不住心想WTF? 雖然直接就反對反經驗計畫的想法 對於一位研究者來說很不應該 但…WTF?!) 還有播放各式音樂 (水晶音樂、宗教音樂、交響樂) 讓宗教人士到站台內宣教 各種讀來特別荒謬的作法 而後面幾項 還是受到他暗戀對象的“啟發” 就做了 讓人很疑惑做到國家機構的中階主管 處理事情是這樣?

整個故事呈現出他只想展現他有做事 而不是在乎做的事是不是真的有意義、有效 最後把各個站體搞得烏煙瘴氣 (真的比較少人跳軌了 因為月台上充斥著拉人入教跟宣教的人士) 自己的生活也一團混亂 暗戀的對方根本對他沒有意思 從頭到尾不過是一個寂寞的中年男子 對溫度的渴望與錯覺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 所以其實也不意外 大概在前幾章讀完 你大概就知道這人會成事不足,敗事很有餘 但他與他自己跟周邊環境共同造成的一連串苦痛 失婚、母親失智、跟女兒不親、一路提拔他的長官/學長最終也放棄他 (雖然大多是他自己造成的) 卻又讓人恨不起來 只能說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不過男主角搞成這樣竟然還沒有被降級或者是調開 這實在有點難理解)

故事本身平凡的不值一說 到是在閱讀過程中 我一直在想 他的人生、這些事情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崩壞的呢 是哪個轉折點讓一切來到這個荒唐的結果 也許許多跳軌的人迎向黑暗隧道中奔來的車光的最後一刻 也是在想這件事吧?

到底支撐起人生基底的柱子 是從何時開始腐蛀、傾頹

看完這本書有個感觸 個性確實很大原因決定命運 但可能與你在發生重大轉彎的時候身邊是誰 也有很大關係吧

這不是本我會想推薦的書 老實說不是很誘人 而讀完更有一種無言感 後記(高翊峰著)中說 「撲空與徒然,是<地鐵站>捕捉到的兩種抽象意義。」(p389.) 但那種徒然的遺憾感的形塑 卻並沒有觸動到我 (通常我很容易因為這點有共鳴) 也沒有後勁

也許是因為故事太真實? 很多情節有點老套 (例如女兒喜歡的對象其實喜歡的不是她) 也可能作者想說的東西太多 (失智、單親、中年男子的工作等) 都雜在一起 就像大雜燴 卻食材卻又不夠新鮮 感受不出主角

最後很多線也沒有收攏 有些角色不知道為何特別為他說一段 卻又沒有再交代最後

後記最後說這是個愛情故事 我突然就明白了(誤) 難怪觸動不了我 因為原來是在講愛情嗎? 還是最俗套的那種 老套、世俗、真實都不是不行 但平凡的故事 越是貼近真實生活的故事 越是考驗作者鋪成與建構的能力 否則就變成只是通篇的無謂的喃喃細語

否則帶著我們 上車、下車 徘徊月台 然後呢... 做運動?

======喜歡的段落====== P380. 畢竟,這座車站過了還有下一站,下一座車站過了還有下下一站。就這樣一站站往前延伸,總有一天會抵達想要去的地方。 P389to390. 巴赫金談論笑的理論文題時,也引述了史賓諾莎所描繪的:「笑,標示著所有努力都枉費而一無所得。」……若真是一無所得,如何引來真實的笑?

本文同時發佈於 Ep https://episode.cc/read/otter1985/my.220206.204641/0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