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講的方法頗有啟發性,對於習慣傳統教學的老師頗有助益。但可惜的是,作者的文字卻沒能展現他的教學功力,也就是他讓讀者「學到」了,卻不一定能「做到」。也許你會質疑,文字又不像課堂可以實際演練,本來就只能是認知式的而很難是建構式的,但我卻覺得未必,關鍵還是在於,書中講的東西看起來淺白具體,實際上還是空泛。也就是說,作者講了上課的流程跟方法,但在實質內容的部分卻沒給範例。像是他提到便利貼激盪法,那大家在便利貼上寫過些什麼?最後怎麼從這些便利貼出發,發展出他們的簡報?實行過程中有沒有什麼問題?這些才是我真正想知道的,而不是只知道這樣一個方法就夠了。也許他覺得這些太細節,而且內容因課程主題而異,但就是要有這樣一個範例(套用他最喜歡講的「個案」),我們才會更有概念。又或者最後一章講到林明璋老師的教具,但到底是什麼樣的教具?怎麼運用?提到葉丙成老師另外設計的平台,跟葉老師的教學內容又有什麼關係?這些可能因為是其他老師的秘方,又或者網路上便能搜索到了,所以他沒提,但如果能夠取得同意後在書中點出,而不是只是強調那些大師有多棒,那書的可看性肯定高一些。我覺得書中寫得好的反而是仙女老師的那一篇分享,清楚說明了她的課堂怎麼操作,小組任務與競賽內容是什麼,馬上讓大家一目瞭然。
當然,書中還是有些地方寫得具體,比如選組長的方式跟過程,或者三明治回饋法的內容等,可惜真的不多,其他絕大多數都是廢話,還一直重複。像是他很愛先講過往一般上課情形是怎樣,再突顯自己課堂的精彩,這些其實我們不需要知道。而其他老師的心得分享部分也是充斥著福哥多厲害、運用這些教學方法後效果多好之類的話,這些可以作為廣告,但對於想增進教學技術的讀者而言實在很沒有意義。偏偏這些內容佔了整本書的三分之二,換句話說,一些真的很有啟發性的內容大概只佔書中三分之一,不得不令人失望。
不過,雖然上面的評價很狠,但老實說看完本書還是有收穫,因此給三星。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