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園丁》的書評

inborderland 發表於 2022-01-20

【EP341,1/20,「經典也青春」領讀精華】

所謂「愛」:當她的奮鬥成為了我的奮鬥 ——林家任談約翰.勒卡雷的《永遠的園丁》

以《冷戰諜魂》一舉成名,暢銷半世紀不衰,單書全球銷量高達3,500萬冊的諜報小說大師勒卡雷,有多部膾炙人口的間諜名作,如《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等,然而卻也有幾部非諜報小說,在勒粉、文學讀者心目中,列為「心頭好前五名」的愛書,本集節目介紹的《永遠的園丁》,便是其中之一。也因為好評不墜,《永遠的園丁》在2019年獲選為《衛報》「二十一世紀百大小說」。

勒卡雷於2020年底過世,享年89歲,以從1961年出道,寫作生涯60年而言,一生共創作27部作品,可謂「孤高寡作」,雖非本本廣受歡迎,但肯定要求質精而不妥協。

這是勒卡雷作品很大的特色,細膩、隱晦、迂迴,但內在卻是熾烈的、充滿了正義感與身不由己的矛盾張力,也因此讀者會無法忽略每一個字、每一個意象,以及暗埋的緊張感而覺得喘不過氣來,覺得疲累(真話)。

《永遠的園丁》也是。和勒大師其他作品一樣,無法在第一次,甚至第二次讀便能全盤掌握,但也正因為如此,讀者能享受到每一次讀都有新發現,都看到一個錯過的線索或風景而充滿喜悅。

開朗文化總編輯,也是木馬文化出版的《永遠的園丁》編輯林家任,以「做了責編,變成粉絲」的心情,領讀本書摘要如下:

一、對於本書,家任首先表示自己在工作過程花了不少心思,一方面是劇情本身的透徹理解,另一方面則是讀著讀著的感情投入。其中關鍵的原因來自書中的女主角蝶莎,她在勒卡雷作品裡是很特別的角色,而且查了資料才知道,原來這位非常堅強的女性,是有實際原型存在的,這一點在勒卡雷自傳《此生如鴿》中有一章節提到兩人如何相識的故事。

而《永遠的園丁》特別在哪裡?很讓人震撼的是,故事一開頭女主角蝶莎就過世了。她的先生賈斯丁是英國駐非洲(肯亞)的外交官員,當他接到妻子的死訊後,展開漫長的調查,走過妻子人生最後走過的那段路。勒卡雷處理的方式一如一貫的風格,時間前後交錯,各方山頭人馬角力,顯得錯綜複雜,重點是這段艱苦歷程也是賈斯丁自己人生的重建之路。

二、家任提起這部作品在2005年曾改編為電影,片名叫《疑雲殺機》,由瑞秋.懷茲和雷夫.范恩斯主演,也引起很大回響。

本書主要在揭發文明國家大藥廠於非洲進行試驗,造成當地人民無辜傷亡的黑幕。勒卡雷以1996年真實發生在奈及利亞的事件為藍本,當時的事主是輝瑞藥廠,有很多孩童受害。在這樣的故事架構下,呈現了政府、企業、國家、人道主義者等等,各方面複雜的人性,包含愛和恨,尤其是愛。愛的面貌、內涵,都因身分、立場、內在空虛與追求而更顯變幻多端,這可以做為讀《永遠的園丁》一個有趣的切入點。

三、其中最令人動容的當然是蝶莎,她是外交官太太,沒有任何官方身份,但出自於對非洲人民的愛,以身為一個人該有的態度與作為,她有必要為眼前正在發生的不公不義現象挺身而出,但這也導致她在故事一開頭就喪命的結果。

其次,我們必須留意賈斯丁接下來怎麼看待和面對這個噩耗?他和蝶莎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賈斯丁知不知道他太太在做什麼?讀者會發現蝶莎並沒有讓丈夫知道太多,因此賈斯丁是在極度缺少資訊的情況下,去重建太太生前的遭遇,而這個過程正是整個故事最動人、最精彩之處。讀者跟著賈斯丁,像是拼拼圖一樣,慢慢把蝶莎的特質拼湊出來。

四、對於《永遠的園丁》這樣一個攸關到政府威信、企業利益、外交官人員生涯等,大架構的作品,以一位充滿理想性格、勇於伸出手來救助非洲女性和兒童,免於成為藥廠大集團的實驗對象的女性,以及與她的丈夫賈斯丁之間兩人婚姻生活的表相、空洞所產生的對照,帶出人生更大的課題,對於這點,勒卡雷有很幽微而細緻的深入描寫。

家任點出,雖然賈斯丁從蝶莎生前留下的資料看到一部分真相,但他必須要自己去走過這段路 才能知道他太太到底遭遇了什麼,以及是不是他錯失了什麼。

勒卡雷這麼描述道—— 「他做好了準備,現在需要的只是大動作縱身一躍,跳進她祕密世界的核心。認出她歷程中的每一路標和里程碑,消滅自己的身份,讓她的身份復活。」

這是什麼意思?唯有親身去經歷,他才能真正理解蝶莎為什麼會投入那麼多熱情、勇氣和愛,而他,原來的賈斯丁,一個冷漠、典型伊頓公校出生的菁英的賈斯丁,才能脫胎換骨,成為有血有肉的男人。

五、家任再次強調,賈斯丁某種程度來說也是在贖罪。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光是覺得我們充滿了同情,卻毫無行動。賈斯丁重新獲得的愛與勇氣,所回應給蝶莎的,也正是蝶莎從頭到尾都用行動去證明的。

如果我們理解,勒卡雷在寫這部作品時已經70多歲,在看過那麼多世事變化和動亂,可以想像他在這本書中放進了多少柔軟的關懷。

雖然他還是勒卡雷,有他藏得很深的、特殊風格的文字書寫,但他對於這世上的不公不義所表達出的愛與關心,深深撼動了我們。

六、家任提醒我們本書另一個特別之處,是好幾次賈斯丁涉險時,都因有蝶莎陪在一旁而救了他。我們知道蝶莎死了,反對勢力處處進逼,威脅即將深入黑幕核心的賈斯丁,就在賈斯丁受到多次突擊,幾近喪命時,蝶莎始終如影隨形。

這樣的文學性手法,乍讀也許有點摸不著頭腦,但逐步進入主人公的內心後,會覺得非常動人,因為勒卡雷把賈斯丁對蝶莎的分分秒秒的思念表現出來了!

主持人(我)也完全同意,家任的領讀應證了本書中我認為最有力量的一句話,賈斯丁說——「他自己也見證了,蝶莎的奮鬥就是他的奮鬥。」

多美,多痛切!賈斯丁終於願意去體驗蝶莎所經歷的一切,而蝶莎也就無時無刻在他身邊。光是為了這句話,力推各位讀者翻開《永遠的園丁》吧。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