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也是突然其然的進入眼中,作者是近藤麻理惠的老公,所以本來以為是一本由身邊人寫關於「整理術」教主經歷與方法的相關書籍。
而在閱讀完了之後發現:是,也不是。
一開始的前言與推薦就讓人讀來忍不住笑,因為這幾年來,一直有相關的書籍、資料與箴言出現在身邊,也讓自己開始重新的調整自己常年來的期待。
書裡說希望大家能夠「成為自己」,希望大家都能認同與喜歡現在的自己,同時也允許自己偶爾的放空耍廢,而不是時時將自己都放在百分百的努力付出上。
這幾年開始流行自律,但環顧四周,真的能夠完全實現對於自己的承諾,實地的執行所定下的所有計劃的人其實並不多。大多數人都是陷在努力奮起,持續一段時日,然後鬆懈放棄的階段。
這本書其實提供了另外一種不一樣的思考方向。有些時候只要換個思惟,很多事會自然而然有不一樣的結果出現。並不是要衝出舒適圈才是應當,有些時候如果貿然的離開舒適圈,迎頭而來的挑戰很可能就會把人的所有雄心壯志都拍熄。
在舒適圈裡其實也可以進行挑戰與完備自己,就看是採取什麼樣的行動與信念。
書裡有許多句子很值得畫線,也很簡單能夠落實在生活上。書裡提醒讀者們,越是親近的人更要好好說話,因為這代表著對方是很重要的人,所以值得給予這樣的尊重與珍惜。另有一個段落說,在好好對待他人之外也該好好對待自己善待自己與感謝自己。
書裡也說要擺脫競賽思惟,名次對於人生毫無意義。雖然這與從小所接觸到的教教誨有些不同,卻很值得思考。這並不是要人不要參與競比,而是如果在競比的過程中的確是付諸心力,那麼不管結果如何,都該給予自己獎勵與掌聲。
「成為自己」而不是更好的自己,因為現在的自己,其實就很好。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