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大腦裡的人:揭開腦死、昏迷、植物人的意識世界,一位腦神經科學家探索生與死的邊界》的書評

淘之樂多 發表於 2018-06-03

  書中一個又一個試驗,證明就算是對外界沒有反應的患者也可能還具有意識,只是他們無法自由表達,而是得透過實驗機器掃描腦波才能簡單的表達想法。我不禁想到某些戲劇橋段,有些時候戲劇中的角色可能會因為車禍、生病或其他意外而陷入重度昏迷的狀態,而在他們陷入昏迷時,其實靈魂就在自己身體的周圍飄來飄去,只是整間病房中沒人能聽到他的聲音,當然也無法安慰親朋好友。角色並沒有死掉,病房中的儀器都能顯示這個人還有呼吸心跳,但也就只是這樣。在戲中通常還會出現一個重要人物,這個重要人物能感受到這個病人靈魂的存在,也擔當著溝通的管道。

  當然這本書不是要探討這種超自然(?)現象。我只是覺得當他們發現即使是被判定腦死的患者可能還是對世界有知覺時,就想起這種戲劇情節,他們還沒有死去,只是意識困在某個地方,導致他們無法自由表達而已。然而透過科學家的努力,能借助科學儀器來確認患者的意識是否存在,也利用方法與昏迷的患者進行溝通。能夠確認患者意識仍存在及進一步溝通一些簡單的問題,可能在幾十年前看來是相當困難的,然而科學與醫學不停的進展,或許在未來,不只能夠跟這類患者進行更複雜問題的溝通,也能獲知如何有效的把患者從意識的灰色地帶中拉回來的方法,減低患者及其家人的痛苦。

  但即使得到能夠與昏迷患者溝通的方法,也不一定就能減低痛苦。有時確認患者仍有意識對家屬來說,或許反而使他們更難決定是否仍讓患者依靠維生儀器生活或者拔管。這一類的問題在尚未確認患者是否仍有意識時就已經很艱難了,若是得知患者意識仍舊存在,應該更難做出決定,即使患者已有預立醫囑,但家屬也不見得能馬上就遵從患者的醫囑做決定。而照顧昏迷的患者需要大量的時間、金錢,一般家庭的經濟狀況不見得負擔得起,即使一時間能夠負擔,長時間下來可能也不堪負荷。在生與死之前,做決定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大腦雖然只佔身體的小部份,但卻決定了每個人的樣貌。對科學家來說,大腦還有許多的祕密需要探討,相信在未來某一日,能夠順利找到能夠將患者從灰色地帶拉回來的方法,減輕患者與照顧者的煎熬。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