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探討女性與婚姻的小說 在兩性與懸疑之間震盪出人性盲點與心理的脆弱真相 (書名似乎保持:妳早該知道比較貼切) 大獲好評的紀錄與閱讀結果都讓人驚豔: (紐約時報暢銷小說 CNN評選2014年最期待的十八本好書之一 歐普拉雜誌2014年四月選書 Vogue雜誌評選2014年十本春季最佳好書之一 博客來書店2016年五月外文選書)
一個看似完美的婚姻,一場意外背後的震驚,一本諷刺地即將出版新書 為了一個謊言,妳可以偽裝多久? 而你又願意在謊言裡,虛構多少真實? 人們果然只聽自己想聽的,只看自己想看的? 本書運用心理驚悚和懸疑情節,策畫一場驚心動魄的意外悲劇,完成跳脫現今女性小說的既定框架。
"葛蕾絲.瑞恩哈特.薩奇天生就是有能力深入觀察社會百態,提出洞見,創造出合宜的氣氛與人溝通,並提出她的觀點。 ...她有的是坐下來,以極快的速度,以令人不安的犀利觀點,一語道破對方給自己設下的陷阱, 然後告訴對方,如何不落入那個陷阱。抑或者,如果她們已經落入陷阱,該如何跳出來... 把這些顯而易見的陷阱寫出來,竟然讓VOGUE有興趣到她這個毫不起眼的小診間採訪..."pg,10 身為專業心理諮詢師的葛蕾絲正著手準備出版一本談論兩性關係的書(理所當覺/妳早該知道): 她強調,一開始不搞砸,就不會有後續這麼多麻煩事。大人需要接受事實,承擔責任,去做決定。
「每次有人做出意料之外的事情時,我們都這麼告訴自己,誰想得到呢?我們很震驚,不敢相信... 等到事情發生時,就只會兩手一攤,說:唉,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們不願承擔起識人不清的責任。」pg.13 說真的,我們必須懂得負責,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無法幫自己爭取最大利益,就無法阻止自己重蹈覆轍。 這些事情都是真的,葛蕾絲清楚知道它們是真的。 而且是她自己的戰爭,只屬於她自己的戰爭...
"一開始就別選錯人。萬一選到錯的人,不管妳怎麼努力、怎麼修補婚姻,都是沒有用的。 女人選的伴侶如果是錯的,他必定就是錯的,事實就是這樣。"pg.15 別讓婚姻變成懲罰,慘的是,這種懲罰是一輩子。
"很多人都會懷疑,...問題是,我們很少有人願意去正視自己所懷疑的東西。 我認為懷疑是我們內在自我所給予的禮物一如恐懼。妳很難相信... 人類似乎高度發展出一種能力,讓我們有辨法忽略所知道或所懷疑的東西。"pg.18 葛蕾絲認為:人必須學習傾聽懷疑,而不是忽略它,(畢竟,取消婚禮比結束婚姻容易多了。) 並且,她在訪談中提到不要執著於一見鍾情,(不能讓別人知道~她自己的美滿婚姻就是這樣來的)。
"只要對自己負責?什麼意思?照理說他應該不會說出這種話的,做他那種工作的人,沒一個會說出這種話。 強納森把他所有的時間和心力都放在病人身上,要不就是放在家人身上。 他二十四小時接聽病人的電話,隨時從床上爬起來,奔到醫院。面對病人生死存亡的關頭..."pg.74 在葛蕾絲眼中,老公強納森是一個大多數時間拒絕歡樂和奢侈的優秀兒科癌症醫師, 他們夫妻都小心翼翼地,藉由充滿愛的家庭和適度地享受,來平衡緊繃職業的人生。
"強納森不曾再提起這事。他早習慣失去,當然不只是那種可怕,無情,痛苦,殘酷的疾病所導致死亡的那種失去, 還括其他的失去。這些失去不容輕忽,因為造成這些失去的當事人都仍活著,而且就在不遠的長島。 ...與他的成長背景有關。他的父母在各方面都不曾沒好好對待他,...而他的弟弟也不明白, ...強納森認為他的生命裡不需要有太多人,只要有他自己的家庭就夠了,..."pg.84 幾年下來,葛蕾絲對身旁的友人也和強納森一樣,抱持著隨緣態度,任他們來來去去, ...漸漸地,她的生活重心也只有家庭(一家三口)了。強納森不為他人所動的個性,讓葛蕾絲非常欣賞,但是, 她曾經試圖讓丈夫強納森明白,高尚慈悲的舉動在這個世界會帶給他傷害,但她知道善良如他,無法把人看得那麼糟。
"妳的意思是,我早該知道?...不是,...我的意思是,在妳真心愛他,真心相信他的情況下, 自然而然會相信他所說的每句話。所以,或許在其他情況下,能看清視事物本質的妳,這時難免變得識人不清。 妳是人,會犯錯,但不代表你犯的錯是一種罪。妳現在最不需要的就是為了自己識人不清而懲罰自己。 這樣做於事無補,而且會消耗妳的很多力氣。"pg.183 葛蕾絲對發現自己丈夫是同性戀的案主麗莎,如上述建議。(她沒有想過,這些話也適用於自己身上?!)
"我知道些什麼?我不知道些什麼?她所知道能查證,能理解的東西,都讓它們留在原地,起碼先暫時如此 至於那些不是她所經手或無法作證的東西,就先單獨明顯的地方, 等她有力氣,等她頭腦清楚時,~如果有那麼一刻,再回去處理"pg.253 突發的命案,失去連絡的丈夫,無法理解的物品...葛蕾斯陷入五里迷霧的慌亂之中...
"重點不是這裡,以及不屬於這裡的東西,她告訴自己,而是,此刻不在這裡,但屬於這裡的東西。 想著想著,她想起英國詩人詹姆士.芬頓那首關於戰爭的詩... 重點不是房子,而是各棟房間的空間。重點不是既存的街道,而是不再存在的街道。 增加和移除,加號和減號:沒機會相互抵消。...都無法彌補那個莫名其妙不見的人。"pg.262 葛蕾絲明白了~這不是哪一場戰爭,而是我自己的戰爭...只屬於我自己的戰爭。 她知道屬於她的小家庭空間概念不適用了,現在重要的,是時間的現實。也就是說: 她向來珍視的生活方式,就要奔向終點了。不停奔向一道磚牆。她阻止不了。 但為了兒子亨利,她知道,他們會沒事的。(原來,她的人生這麼容易就崩解。)
"我相信,妳的案主就和我的主角一樣,他們走進來時完全陷溺在他們認為自己鑄下的大錯當中, 他們認為就是當初那個大錯,才導致今天的危機。我常在想的就是這種大錯。... 總之,不管事後發生什事,總會追究到那一刻或那個決定。 如果當初,那一次,沒有搞砸,今天就沒事了。"pg.376 薇塔告訴葛蕾絲:這種情節在小說或電影裡說得通,可是現實生活並不是那麼一回事。 並不是每一次都可以追朔到當初站在交叉路口的那一刻,(不管當初在十字路口怎麼做,最後還是變成現在這樣。)
漸入佳境的一本小說,越到後面越精彩,非常讓人驚艷, 只是,整個敘述方式有待加強(懸疑性不足) ~3.5顆星
註記頁數: pg.8~9,10~12,13,15~16,18,31,44~45,70~71,74,84,86~87,100~101 110~111,148~149,152~153,154~155,156~157,160~161,164~165,168~169,172~173,174~175 182~183,184~185,188,189,204,205,210~213,220~221,222~224,232~233,234~235,238 240~241,252~253,260~261,262,266~267,270~271,276~277 286~287,294~295,302~303,310,311,314~315,316~317,318~319,322~323,336~337,338~339 350~351,358~359,376,412~413,416~417,428~429,436~437,438~439,466~467,472~473,478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