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樹是作者返鄉的路、時空的隧道,卻僅是我課文一隅的相片,都會中心成長的人對於芒果的想像僅存於冰箱中新鮮沁心、切成條狀的芒果果肉,而非樹下的仙女一家人。
· 阿母說我是被嚇到,也不喜歡我再去五姑姑家,可能是有一種小孩會被搶走的恐懼,阿母也不想讓我成為五姑姑的契囝。
「看」台語文對我這個不會說台語的人來說是一項挑戰,但也正因如此,很多事在「看」過之後才真正理解。例如「乾兒子」在台語中的意思其實是「契約兒子」。這種對詞語產生豁然開朗的閱讀體驗,在華語文創作中已經越來越少見。
我特別喜歡《夜官巡場》中出現的台語文段落,不只是點綴式的零碎詞彙,而是完整的語句與段落。最貼心的是,它還附上了華文翻譯,對我來說可說是台語文閱讀的啟蒙。甚至因此報名了一堂台語讀寫的進修課程。雖然最後因未達開課人數而作罷,但這段經驗也算是為我開啟了一扇新的窗。
《夜官巡場iā-kuan sûn-tiûnn》是一本從鄉土情懷出發的作品,身為省三代,儘管已經是第三代,對台灣這片土地的連結可以說是沒有,鄉野間的軼聞對我來說是非常新鮮、特別的題材,對作者而言是童年的色彩,對我則是近30歲的人生新發現。書中已經有不少奇聞軼事,包含作者看見的、聽見的,甚至親身經歷的都有,對我而言這些故事的真實性和作者的記憶相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看見這片土地長出的人,是如何回頭看待養育自己的地方。包含作者又或是包含我。
· 我寧願把這些漫天的鬼神佛祖叫做「記持 kì-tî」,華語念作「記憶」,台語念作記持,我喜歡這兩個字組合起來的文字印象。記持,把記憶持有、把記憶維持,既是擁有回憶,也是提醒自己,回憶是需要維持的,並不是放在那邊不理,就能一輩子持有。
記憶中的景象是否真實已經不是重點,重點是那份「記持」的感受與情懷。如同印象派的畫作,靈魂存放在每道看似隨心的筆觸中。真正跨越時空而流傳的,是那壓印在油墨與畫布之間的浪漫。若用當下流行的分類來說,它屬於 MBTI 中 N 向極高分的人。只要那些畫面仍被記持於心,它們就是真實存在的。
若說這本書有何特色,我會說,它述說的是極其個人、主觀的意識流。雖然情節中有不少真實,但這些「實」只是為了撐起那些「虛」;而這樣的虛幻所帶出的感受並不容易親近,一不留神便會有如闖入他人日記的不知所云之感。說是小說,其實它更像被精心編排過的散文。情節只是隨時間緩緩推進,偶爾也因回憶而折返至特定時刻。閱讀時若稍不專注,就容易產生零碎、片段的閱讀感。
我會以《哈利波特》中的儲思盆比喻這本書的閱讀方式。讀者就像哈利,要將頭浸入放有鄧不利多記憶的儲思盆中,細節並非重點,重要的是這些記憶的來源與象徵意義。可以說,這是一種「無用的記憶」,但這正是文學的本質——文學是一大片任人折凹的虛空,每個讀者都能從中擷取屬於自己的感受與體驗。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