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自述》的書評

蟻民 發表於 2017-07-28

我對胡適這個人很感興趣,是因為他在老蔣撤台時和中國大部分知名的知識分子選擇了不一樣的路。他選擇了隨蔣赴台,早在內戰結束前已看穿共產黨的真面目,並斷言共產黨治下的中國決無自由可言。究竟是什麼的思想訓練令他有這樣的想法?怎樣才可以從漂亮的謊言裡看清楚事物的本質?

讀完,並沒有為我的問題提供答案,但多了解胡適早年的生平事蹟也付饒有趣味。胡適的出身非常不錯。父親當的官不小,即使年幼喪父,母子在家族的護蔭下也不愁衣食,在私塾亦因老師因財施教獲得優待,打好學問基礎。胡適雖常指母親受了不少委屈,但從他所描述的家裡狀況,我覺得家裡人待他母子尚算不薄。衣食足之餘兄長跑生意還願意帶著他到上海上學。至於後來分家已是他近乎成年之事了。整體來說他的成長環境尚算優渥,字裡行間倒有幾分少爺氣。

胡適寫他在上海求學的經歷十分有趣。那真是個熱血的年代,到處都是革命黨。青年人為國為民拋頭顱灑熱血,連改名都有改革風潮。相比之下,現今香港那些自命熱血的所謂革命分子真是教人失笑。胡氏還聽聞革命黨人沒有踢他入會,是看中他讀書好,將來是要做大學問的,不應白白犧牲。當時的革命義士是何等的胸襟!

書的下半部多談胡適與同儕間的文言白話之爭,以及其矢志推動文學革命的心路歷程。這部分對我來說比較學術和沉悶。寫讀中文多年,我對當年全面廢文言推白話很有保留。當今白話文當道以致文言訓練之不足和低落,斷絕了我等炎黃子孫上達古人之路,實在可惜。我認為文學文體之發展,應該是自然之演進而非顛覆之革命。不過以今天的我來說白話文運動的不是,似乎又有欠公允。始終現代化首要之務為普及教育,要掌握好文言文所需時間必比淺白之白話文為長。對普羅大眾來說,只懂淺白的白話文確實比當文盲好。然而年月過去,現今人人能享免費教育,孩童強制入學,能從小訓練就不必事事為求速成而捨難取易。難學的東西也是有它難能可貴的地方。 <四十自述>篇幅很短,閒時拿上手一個下午就能讀完,能窺探國學大師之少年時代,絕對值得一看!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