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幸福時光》的書評

嘎眯 發表於 2017-07-03

藉由動人的故事,從受刑者、宗教家、被害人家屬、執法人員、不相干人等… …的交叉觀點,為死囚的生存權發聲,同時引述卡繆等名言雋語,援引其他國家的統計數字,使人反覆思量死刑存廢,再度令我佩服作者催化激情的功力,一旦孔枝泳想要討論什麼議題,沒有不沸沸揚揚的,她就是有辦法讓文字成為省思的酵素,她的故事永遠不乏渲染力。 批判不失力道,讀起來也唰唰唰地毫無滯礙,稍感可惜的是,太順利落入宗教式救贖,與神和解,同時掉進小姐與流氓的窠臼,一旦沾惹小情小愛,或許讓偏好情愛的看倌更入迷,卻讓我質疑維貞最後的動機真有如此大愛?

小奸詐的是,在情節設定中,允秀不是主犯,易誘發同情,主犯靠著良好關係運作,推允秀作主嫌,如果允秀不是遭污陷頂罪,而是罪大惡極姦殺十七歲少女的主犯,如果不是維貞喜歡這個人,假若這人姦殺的對象是摯親手足,甚至這個人就是當年性侵15歲維貞的堂哥,那麼,維貞還會認為執刑等於殺人,還會那般迫切的想要幫他爭取生存的權力嗎?總之,冤獄是一回事,受刑是另回事,若拿掉讓我起雞皮疙瘩的「我愛你」,對嘎眯個人來說,較有說服力。

除了幸福,除了死刑,作者料理「寬恕」的處理方式更具餘韻,當被害人的母親要求見允秀一面,因為,她想要「寬恕」,歹勢,就連老修女都嚇到了,即使修女一天到晚愛世人,都難以想像易地而處,面對殺女兇手當真能原諒,更何況是一般人。個人很欣慰(?)看到這位母親終究難掩激動,忍不住問允秀錢拿走就好幹嘛殺人,她有心「寬恕」是一回事,全然釋懷則近似神話。

總歸一句,作者的小說之所以能暢銷並非偶然,她帶動激昂情緒的文字魔力不容小覷,光是一段維貞從猜疑三嫂,轉而認同且明白自己才是傻瓜,便能引發版主共鳴舉手對號入座想要說這個我也有過。

節自:  http://tw.myblog.yahoo.com/camille-tsai/article?mid=70999&prev=71341&next=70861&l=f&fid=36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