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離婚、喪母、失憶… …之後,飽嘗悲歡離合的推理天后阿嘉莎‧克莉絲蒂,於1930-1956年間發表《心之罪》系列,專寫內心風景及人際間種種糾葛、羈絆與衝撞。系列第一本《未完成的肖像》中,女主角希莉亞的故事,扣合著作者境遇,處處可見阿嘉莎‧克莉絲蒂的生命影跡,莫怪被視為作者的半自傳。
《心之罪》系列出版之初,以瑪麗‧維斯馬科特( Mary Westmacott )為筆名,或許因為這系列作品,風格迥異於她那多產的推理作品,為區別故;抑或有另番思量,畢竟,將心路歷程藉文字抒發,寫下來是一回事,寫得絲絲入扣是一回事,要在讀者面前裸裎心情,則是另一回事。可能是我想太多,個人以為箇中曲折頗值得玩味,讀者被瞞得好苦,十五年後才知道那是推理天后之作。
當妳發現,過了某個階段,自己的人生不啻一連串下坡,走下去只有看壞,很難變好,有些痛,揪得妳快炸掉,那麼,有什麼天大地大的人生意義,值得繼續苦撐活撐?故事由一名畫家在海邊發現希莉亞開展,泰然自若的希莉亞,終究被畫家察覺到她輕生的意圖,在徹夜長談之際,漸次揭開希莉亞的生命原風景。閱讀希莉亞,如同閱讀推理天后的內心幽微,細細咀嚼,酸甜苦澀,盡在其中。
談點有趣的吧,希莉亞的奶奶那代還強調產後坐月子,誰說西方人不坐月子呢? 小說後半令人悵惋,前半則令人著迷,舊時的景物器皿,當時的人際網絡,弱質纖纖頭腦清楚的媽媽,以為強大卻早凋的父親,愛爆料又故作神祕的奶奶,呷米不知米價的希莉亞,幾乎觸手可及。阿嘉莎‧克莉絲蒂的自我療癒之作,讓褪色的童年,自光束埃塵舞動中,重新獲得飽和色彩,那些昔時景況與心念轉折,令嘎眯情不自禁地跟著對號入座,閱讀時耽溺享受,暫歇時,濃濃的想念與幾近鄉愁的某種心緒,猶如飛蚊症般,揮之不去。
我從不知道阿嘉莎‧克莉絲蒂除了推理,也寫愛情與親情,字句刁鑽無偽,在在擊中了我。關於《未完成的肖像》,嘎眯不能喜歡它更多了,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一齊對號入座吧!
節自: http://tw.myblog.yahoo.com/camille-tsai/article?mid=68290&prev=68356&next=67690&l=f&fid=36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