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全書,宛如剛從夢魘掙脫,尚分不清夢境裡外孰真孰偽,仍有三分惡寒揮之不去似的。及至理智回神,我心想,這本小說的背景,分明是水都威尼斯,裡頭有些許《異鄉人》的疏離,更有《魂斷威尼斯》的況味,正想這麼振筆疾書時,回頭驚見書介早寫齊了。特別是這句話:「本書可視為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瑪斯曼小說《魂斷威尼斯》的致敬之作,同樣都是對於美與死亡的追求,以及探索人的欲望的無限可能… …」嘎眯忍不住拍膝暗叫:「我就說嘛!果然!」換言之,書介都寫那麼清楚明白了,我還能說什麼呢!(攤手)
緊接著,我注意到這句「閱讀警告:本書絕非溫良舒緩的助眠讀物,請勿因平淡開頭,便在深夜獨自讀這部小說。」不禁發噱,嘎眯個人反倒強烈建議,本書宜深夜閱讀,愈夜愈有感!
記得大二時,某次於課堂討論薩德侯爵等人的作品(性虐待SM一詞中的S,取自其姓氏 Sade),總覺得難以理解,那不過又是個讓腦殘嘎眯有看沒有懂的名詞罷了。幾乎在此同時,咱們室友一干人馬同赴小劇院觀賞大島渚名作「感官世界」,百感交集之際,我腦中Q&A迸發,反覆詰問,末了我是這麼想的,或許對某些人而言,類瀕死性愛,適足以令其沉醉,才會有「欲仙欲死」這四個字存在吧!為了成全他們想望的究極感官境界,可以悖逆常軌到什麼地步呢?!
走筆至此,對SM敬謝不敏的路人無需過慮,放心吧,版主無非是碎唸慣了,說到底,這不是一本拿SM來凌遲讀者的書,而是濫觴自一對SM男女的布局,一段旅途的驚悚可能,一道善惡美欲禁忌的試煉,一場愛與生與死的撥弄與示現。
《陌生人的慰藉》分量不多,閱讀初始無顯明特出,然而,那些看起來沒什麼重心的枝枝節節,實則環環相扣,相互呼應。比方在瑪麗這端聊到的女性主義,在羅伯特及卡洛琳那端,則顯得荒謬乖違,反之亦然。又如主角二人初次踏入羅伯特的酒館中,聽到一首文字莫辨,不解詞意,但覺雄渾又感傷的〈哈哈哈〉。再次來到酒館的柯林,翻來找去,同樣點了這首〈哈哈哈〉,讀完這本書再回想起來,那餘音繚繞的哈哈哈,何嘗不是機關圈套的示警,與命運的無情嘲弄呢!
總之,能讓版主想太多,神經緊繃,想要高聲提醒瑪麗和柯林,卻只能徒呼負負兼之心律不整的作品,無疑是成功的!
節自: http://tw.myblog.yahoo.com/camille-tsai/article?mid=64696&prev=64837&next=64378&l=f&fid=36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