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是什麼?:保羅˙蘭德給年輕人的第一堂啟蒙課》的書評

閱閱無問題 發表於 2017-07-03

「每樣東西都是設計。每樣東西!」「運用雙手非常重要,那正是你和母牛及電腦操作員不同的地方」 「設計也是一種比例系統,指的是尺度大小間的關係」

所有的藝術都是關係。 ...你有灰色:灰色襯衫、灰色線條、淡灰色、深灰色。你有一團和諧的灰色。這些全都是關係。這是20%,這是50%,這些全部都是關係--懂了嗎?你的眼鏡是圓的。你的衣領是斜的。這些也都是關係。你的嘴巴是橢圓形。你的鼻子是三角形--這就是設計。 ...每樣都是都是一煮關係,這個對這個,這個對那個,而這永遠是問題的所在。在你把某樣東西擺下去的那一刻,你就創造了一種關係,有的好、有的壞,大多數都很糟。你懂了嗎?

與客戶間 美學是你唯一可以談的東西。身為一名設計者,你和問題之間,或你和客戶之間,永遠會有衝突,設計也一樣,設計是形式與內容之間的衝突。

設計最精準的意義(註記) 內容:想法 想法:這些事情的全部 形式:你如何處理想法,你怎麼做他 「設計是形式與內容之間的衝突」=「設計是你如何處理想法與想法之間的衝突」

電腦與設計 我認為電腦是一種令人驚訝到難以置信的機器。但它本身的性質,那種誘人的特質,正好就是它的害處所在。尤其是對那些必須學習設計基礎的初學者而言。 ...電腦沒辦法教你如何當一個設計師。根本不可能! ...打字機發明後,它最偉大的成就,就是摧毀了手寫字!

創意發想的過程(作者引用華勒思Graham Wallas 《思想的方法》) 先調查問題的所有面相,做出粗糙或精細的蓋要,然後忘了那個問題,種之把它拋到腦後就對了。這是思考過程的第一階段,稱為「準備期」。 第二階段「醞釀期」。把問題忘掉,讓它醞釀。讓他在你心裡慢慢熬煮。 第三階段「熬煮期」,問題整個浮現。...這時你有了想法,你要立刻把想法記下來,看看它是否符合你可能採取的行動。等你全部設想完畢,你要仔細觀察,進行評估。評估他可不可行?大家會不會接受?或你滿不滿意? 這就是設計的過程,或說,創意的過程。從問題開始,忘了問題,讓問題自己浮現或讓解決方案自己浮現,然後重新加以評估。這就是你們未來一直要做的事(對學生說)

很久沒有接觸設計的理論書(畢業之後?),這次從書架拿下《設計是什麼》有如醍醐罐頂,非常的爽快! 幾天前才和葳討論「手繪」的重要。 當公司問他為何不畫3D透視圖時,他回應「第一,是預算問題,當客戶並沒有複雜的工程也沒有太多預算的時候,事實上是不需要3D圖輔助的。第二,當坊間都在使用電腦3D繪圖時,就表示這已經沒什麼了不起。換句話說,要在顧客眼裡了不起,就要手繪。 我聽完先嘲笑他竟然敢跟上級吐槽,但一邊省思他的問題。十幾年前,所謂「真正厲害的設計」是怎樣?過了這十年,又變怎樣?現在的所謂設計,多數是「電腦繪圖員」,仗著坊間電腦研習班結業書就可以稱自己是設計師。設計基礎?色彩學?造型?符號?閱讀動線?消費者心理學?...如果為期不到一年的課程就可以將大學四年加研究所等等的學問涵蓋,那何必花這麼多時間? 邊閱讀邊點頭,是呀,一般人實在把「設計」想得太簡易(或許也有簡易需求的顧客?),然後整個市場打亂的結果,大家都苦哈哈。 「運用雙手非常重要,那正是你和母牛及電腦操作員不同的地方」蘭德強調著。我想他應該是個固執難以妥協的老先生,但慶幸他的理論得以保留下來。這真是年輕設計人該看的一本書! (或許我想說的是:請收起對「設計師」這頭銜的狂妄態度!虛心受教,才有利於整個設計市場!)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