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會這樣?》 作者:Bill Sullivan 譯者:鄧子衿 出版:臉譜 這本書的書寫方式和前陣子才看完的「為什麼要睡覺?」很相似,都算是科普類的書,用了相當多的文獻、實驗來支持每一的訊息,幸運的是本書的作者蠻幽默,學習的過程中也能會心一笑。 \ 在閱讀本書前,我知道基因決定了人的身體、智慧、個性等主要架構,而人們會在這個架構上依照自由意識、家庭和社會等經歷逐步發展,雖然我的種種行為會和基因有關,但那也是時序與因果關係很遙遠的有關,主要還是過去的我累加、以及我的自由意識所決定的。而且我還認為,目前的社會保障較好,即使是弱勢的基因也比較不會被物競天擇掉。 \ 而本書從生物學、遺傳學、腦科學與心理學等科學說明了人的種種行為,改變了我過去的認知,很多看似主觀的事情,如口味偏好、習慣、情緒、感情、思緒、甚至政治傾向等都能用科學來解釋,在搜集到足夠多的生理資訊後還能做出預測。例如: 1.微生物相:體內的微生物不僅和你的消化系統有關,有些微生物甚至會改變你的心情,引起開心與焦慮 2.表觀遺傳:基因雖然是生命個體的藍圖,也是與生俱來就固定的東西,但是各種環境因素仍會影響基因的「表現」,像是開關一樣調整,還會將新的開關組合遺傳給下一代。 這本厚厚的書乾貨滿滿,我有一種被震撼的感覺,科學能夠解釋人類行為的程度遠超過我過去的認知,畢竟我的認知大部分是來自國高中的教育,那時候只會學到相當基礎的科學,比較前緣或仍有討論空間的科學進展還是要自己看書才能接觸到。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