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聞莫言和他的《檀香刑》,一直好奇內容是什麼。 作者以德國人修建鐵路、義和團事件作為背景, 一步一步將讀者帶到深沉而濃密的故事裡。 作者在後記說,「我在這部小說裏寫的其實是聲音。也許, 這部小說更適合在廣場上由一個嗓音嘶啞的人來高聲朗誦。」 所以裡面有大量的口語,俗語,韻文,以及心境的流轉, 彷彿看戲,卻又更像是聽廣播,是一個聲色十足的享受。 全書充滿好幾個高潮,連波襲來。 尤其是在行刑(如閻王閂、凌遲、六君子事件、檀香刑)、 暴力(孫丙的妻兒遭戲)及對峙(女人比腳、男人比鬍鬚)等, 讀者彷彿也成為了書中集中在菜市場上的民眾,參與觀刑。 我看得手腳發軟,只能匆匆掃過文字,不敢逗留也不敢思考。 不由得想到蔣勳在《孤獨六講》裡面講到人類暴力的衝動, 大概就是這樣,又驚喜又慚愧,又想看又不敢看的心情吧。 許多人提到這本書運用了魔幻手法, 因為我們透過了傻子趙小甲的眼光, 看到了許多一般人看不到的視野。 其實說魔幻好像是西方文化的產物, 事實上書裡面運用的象徵意涵、諷刺手法, 卻是徹底東方形式的,這是我覺得成功的地方。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