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有毒的愛情故事》的書評

yawen 發表於 2017-02-10

一直以來透過媒體報導,對使用塑膠盛裝食物的擔心疑慮,和始終搞不清哪種塑膠遇熱會釋出化學物質,是我挑這本書來看的起因,借了之後才知這是對塑膠細說從頭、參考上千篇論文和報導、進行實地走訪或訪談、有詳盡研究數據的一本磚頭書。

作者耗費如此大的心力,只是希望幫助我們受了解人與塑膠的關係,並且在眾人的努力下思考如何使塑膠變得更健康的方法,她運用八種具代表性的塑膠物件(梳子、椅子、飛盤、點滴袋、打火機、塑膠袋、寶特瓶、信用卡),向我們展示了塑膠的演變進化史,讓我們瞭解塑膠的立基點、以及它是如何變成如此氾濫丟棄之因,帶著我們去探討思索下列問題:新聞報導的有毒玩具、嬰兒奶瓶等,似乎說明塑膠生活要付出的代價超過了益處,這是肯定的嗎?我們是否不知情地讓子女暴露在會影響生理發育與健康的化學物質中?我們使用的硬式塑膠水瓶的材質為何,是否會滲出仿雌激素的化學物質?我們該擔心嗎?我們勤勉地放到回收筒中的塑膠製品都到哪裡去了?它們真的都被回收再利用了嗎?生活中隨意丟棄的塑膠製品對環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我們該停止使用塑膠購物袋嗎?這一切要緊嗎?該在乎嗎?

我就能讀懂的部分讀,太過艱深的數據或是關於美國對塑膠的政策擬定、各種塑膠的研發過程,則是眼睛有描過就算了,否則若要每字每句仔細了解消化,這本書可能會一直沒辦法看完。

即便如此,作者和譯者的文筆還算流暢,一些比喻也有助於理解,讓我在讀完後對使用塑膠的態度有更多的思考,也瞭解原來將塑膠資源回收後實際的去向非我所以為的,想方設法用紙袋或研發利用植物生質能等其他東西來取代塑膠也並非對地球就更友善,所謂可降解塑膠若資源回收後對再利用反而造成災難,而且,塑膠在醫療、科技或許多日常用品上不可否認有其貢獻和難以取代性,最重要的是環顧生活周遭,我們已經無法完全拒絕使用塑膠,所以,最終,仍是要從減少非必要性塑膠製品(塑膠袋、碗、杯、瓶等)的使用和依賴,以及建立長久性使用而非一次性丟棄的觀念和行動。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