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 5。(其實可以給4星的,但第四部開始的內容因年代久遠,所提著作或作家大多陌生,因此無法產生與前幾部內容那麼強烈的共鳴。)
這是我看卡佛的第一本作品,或許以這本作品開始很理想,因為可以理解他抱著怎樣的態度寫作。
喜歡此書卡佛談自己的部分——談父親、談寫作、談他的恩師約翰.加德納。看這些段落時,某些時候讓我想起村上春樹談自己寫作與生活態度的口吻。當然,卡佛是前輩。
尤其談寫作時,很難不想到Alice Munro。Munro因操持家務無法長時間專心寫作,只能用零碎時間寫,也因此練就了短篇小說的功力。沒想到卡佛也因同樣的原因走過這段路。
有些關於寫作的看法,實在令我心有戚戚焉。 「『實驗性』在寫作上往往等同於一張漫不在乎、愚蠢或模仿的證照......這也等同於一張存心霸凌讀者、疏離讀者的證照。這類寫作多半不會帶給我們任何新的訊息,頂多只是在描述一片貧瘠的風景而已。」(p.42)
「畢竟我們擁有的一切就是文字,所以用字最好正確,標點最好點在正確的地方,那才能表達出它們真正想表達的意思。如果用字都是寫作者本身一些毫無節制的私人情緒(o.s. 哈哈哈哈),或者因為某種理由而不精確(只要文字模糊曖昧都算),就算無法抓住讀者的眼睛,也無法滿足讀者的藝術感知,寫出來的東西就變得毫無意義。」(p.44)
Fundamental accuracy of statement is the ONE sole morality of writing. -- Ezra Pound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