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之後(全新修訂版)》的書評

本書講述創立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歸真後因為並未指定繼承人,原意傳賢不傳子的由諮詢會議推舉繼任者制度,在立場、利益等複雜的因素下被扭曲,首五任哈里發從被推舉到多數幾乎難以善終的交替過程中見證了原本能凝聚整個中東地區的宗教,如何被扭曲解讀而分裂為順尼(遜尼)派與什葉派,兩派又在後續歲月中積累仇恨,進而各自發展出激進的教派,相互攻訐。千年後更是在歐美未能先行理解歷史糾結下被粗暴無理的切分領土與扶持領導人,激化了這座早已沸騰已久的火山。如果穆罕默德有知,他是否會後悔未能在身體健康時留下絕對不存在模糊空間的遺囑,避免自己家族幾乎覆滅與對教義的片面解讀,也避免了日後信徒的血腥殉教。 本書的立場較偏向什葉派,加上阿里和他的兒子胡笙的個性,兩人的命運時讀起來真的是滿滿史詩英雄般的悲壯感。誠然兩人書中描述的生平頗戲劇化,不過依據當時時代背景,留下的史實應該混雜在詩歌中,且就如書中所言「爭論的癥結從來不在於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而是其精神、意義到底是什麼。」,先知家族在穆罕默德逝世後五十年間便幾乎被屠殺殆盡,而他們仁厚又堅守聖訓的行為結合最後殉教般的死亡使得他們永存歷史,讓什葉派教眾至今緬懷不已。只能說政治是一門常人難以碰觸的世界,阿里和他們的兒子是好人,而好人是無法玩轉政治的。而在政教合一下,不能操弄政治奪得至高點時,他們原本「斗篷下的人」的尊榮就成了催命符。 另外印象比較深的幾點是原來早期穆斯林女性地位蠻高的,先知之妻阿伊夏多數征戰都會跟隨其後幫忙罵陣來鼓舞士氣,和現在必須以面紗遮掩容貌,沒有男性親人陪伴就不能出門的現在實在差異很大。另一點就是所謂的文怕橫、橫怕狠。阿伊夏的蠻橫讓多數人頭痛,但是遇到穆阿維亞派系時,只能接受自己已經不再是呼風喚雨足以影響局勢的先知愛妻與信士之母,而僅僅是紀念碑和他人執掌利用的棋子。最後就是極端主義的興起,出走派秉持的觀點實在讓人難以苟同:「他們已經看見光亮並悔過了,因此絕無可能再犯錯。」、「凡事不符合他們的信仰標準的,不僅僅是叛教,更應該遭到無情地剷除,免得使正道蒙汙。」,而在門徒兒子一位農夫身上發生的虐殺讓人怵目驚心「即使殺害了(農夫)的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他們堅持,這也是神所召喚的,因為敵人的婦女和孩子也需分擔男性親屬所犯的罪。他們的刀下絕對沒有無辜亡魂。他們聲稱如此的作為完全出於一片赤誠。」,只能說信仰的反面是瘋狂在此被驗證。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