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放長假》影射一個近似葡萄牙的國家,科技程度約莫是1945到1965年之間,忽然國境裡的人類都不會走向終點了,無論是彌留一口氣、植物人狀態還是被兵器大卸八塊,因為死神無預警放假去了,也沒有宣告它何時回歸,永恆的生命意外降臨。 人類的終極恐懼消失,但血條折損到最後一滴的過程中,人們所承受的痛苦並沒有跟著消失,那「永恆的生命」不就等於「無限期的折騰」嗎?於是人類行為、宗教團塊、商業活動、黑幫組織、政府對策在半年內突變,直到死神回歸,並宣告它將賦予七天預告期,讓這個國度的人類擁有七天時間面對終局,當然,又造成一片混亂。 至於死神放假時在幹嘛?Jose生於1922年、2010年逝世,對應他的時代脈絡,他對死神的想像也頗有年代感。所以我也承認,讀到死神墜入愛河的橋段時,我個人情緒上不怎麼喜歡這個安排--為什麼死神非得跟人類談戀愛不可?難道沒有其它事物更吸引死神嗎? 激發讀者思考「為什麼大師會這樣寫」,也是閱讀馬拉松的趣味點--或許是人類始終對生死著迷,把這種力量具現化、神格化,死神本身就是人類想像力的結晶。 誠如諾貝爾文學獎短評,Jose的風格是「用想像力、同情心和反諷力支撐的寓言故事,不斷讓人們領悟難以捉摸的現實」。 所以讀過《死神放長假》之後,我也會嘗試閱讀他的其它作品。讀完喜歡又有收穫是最好的,讀完有很多思考也是收穫,不必勉強自己非喜歡不可。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