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個自己不知道的地方

白藍世 發表於 2019-02-01

去印度,是意外的決定,在沒有計畫下前往,確實讓人不安。因為結伴同行,內心也跟著踏實許多。 會不會說英文,真的不重要,你只要找個會說英語的夥伴;那溝通上,便如魚得水。 印度在白天裡是個壅塞又充滿各種氣味的地方,城鄉差距非常大。市區車水馬龍,郊區就偏僻荒涼,不言可喻。 我不認為尋得內在寧靜非要到一個充滿神祕圍繞的古國才能實踐,反而在生活不得閒的當下能否寧靜才是絕佳的練習。 大腦的運作礙於現實必須啟動,之後就是過勞了,要能安頓下來,旅行有其目的。然而,不旅行的平日,是否真能與生活接軌,不見得非要忙到焦頭爛額又或者疲於奔命,那都會讓自己陷入某種焦慮和不安的陷阱之中,時間往往把你牽著鼻子走,如何能以自由,等到自己大病一場,赫然發現生活的方式顛倒了, 健康必須被重視,才能讓完整的自我重新拾起。 「我」本身就有強大的制約,無論你逃到哪裡,都無法解脫;除非你願意從中思考「心」才能真正地開啟。 只要心仍在,去哪裡,都會有收穫,都會有意外的發現。 用甚麼方式去見證自己內在的缺乏與孤獨的勇氣,往往都是由旁人主導,你只是旅途中的一名過客。 印度人不是台灣人,所以好客好奇,一點都不奇怪。他們看到外地來的人,自然就要熱情相迎,因為這是民族性使然,即便在印度國內種性制度盛行,貧富懸殊,還是能活得自然。貧苦的人們或許比我們想像中還要艱苦萬分,卻與命運齊頭並進,沒有任何事情可以讓生活停頓下來,為了生存,他們的樂天與臣服超乎想像。 人生需要轉個彎,否則你將錯失美麗的風景。 在台灣,怎麼轉彎都是令人火冒三丈的不爽,甚至還要拿性命下注,天壤之別。人在不同情境中自然呈現,直到自己被引渡到陌生之境,這才懂得謙卑,懂得理解。 旅遊花力氣嗎?如果溝通不良,就是加倍;換句話說,不用多費口舌,入境隨俗才是正當之舉。如何讓自己安頓,成了最即時的需求,你在台灣可能就要與人大動肝火,衝突往往止於智者;吃虧未必是事實,因為想得遠了,自然不會短視,這就是台灣人出國後該有的認知。生活常常不是甚麼大問題,有問題的是我們常常習慣性地展現自我鋒芒--招人誣陷、彼此叫囂、甚至暗箭傷人,層出不窮。台灣很美,但能包容這樣的美的台灣人,少之又少,極度缺乏這樣的訓練。 白天熱得像火爐,晚上冷得像冰窖,這就是印度。 因為古老,所以朝聖,成了必然的景點,就算你孤陋寡聞也會跟著當地盛行的風土民情翩然起舞,因為這實在太壯觀,就像是在未知的星球降落。你的存在太過突兀,卻也讓這裡變成你搜查秘境的起點,所到之處,無不瞠目結舌,嘆為觀止。 何時可以讓自己的心慢下來,甚至為專注而啟發,需要沉靜,需要呼吸裡的自由,人人都在生命的軌道上前進,可能比你想像中還要簡單,卻不曾被自己覺察,直到自己的心扉不再緊閉,才有了敏銳的感官,開始觸及延伸,那裏可是無比寬廣。 愈慢就愈快,這是何道理;就是沒道理,才是真理。 睡眠在異國的旅途中非常規律,你只能照著生理時鐘按部就班,沒法超前,更無落後的機會,否則你的身心無法平衡,那就引發水土不服之症,苦不堪言。 他鄉遇故知,這是何其有幸。 真正的幸運,往往是在狼狽的遭遇後發生,急中生智或者雙手一攤,那都是人生急轉直下的經歷或無話可說,只能以詼諧回應。 印度,哪裡好玩;人生哪裡落腳,面對內心巨大的沉默,背負的重量異常輕盈, 因為都豁出去了。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