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未完成的民族國家

fakeyoshiki 發表於 2016-12-12

自從大學時代讀了卡繆的《薛西弗斯的神話》,就深深地被那個日復一日推石上山的隱喻所吸引,但也僅只是吸引而已,未必有生活上的實感。後來我才知道,其實,台灣本身,根本就是薛西弗斯的化身啊!而這也是吳叡人《受困的思想》一書的基調。熟悉台灣史的人必定是悲傷的,但悲傷不是虛無--就像電影《悲情城市》的結尾,在經過政治力量的無情鎮壓之後,飯還是要吃--正因為悲傷,所以要努力尋求脫困之路。吳叡人和一般人想像的那種獨派不同,他的台獨願景,既不是福佬沙文主義,也不太強調台灣在二戰後的主權歸屬(至少從本書看來是如此),很自然的,他所認為的脫困之道,也不是依賴民進黨,而是台灣日漸成熟的公民社會。2014年,318運動取代了萎靡不振的反對黨,成為真正有效阻止馬政府權力擴張的政治力量,也徹底扭轉了台灣的命運。公民社會不同於藍綠兩黨的利益計算,每一次運動,都有理念作為支撐。台灣想在國際間取得一席之地,靠的並不是拉幫結派,而是試著彰顯台灣的道德或進步價值。也因此,一個理想的獨派,必定也會支持沖繩的反基地運動。在這裡,吳叡人很明顯地不是東海社會系教授趙剛所嘲諷的「新右派」,也打破獨派為了拉攏日本可以無視沖繩的刻版印象。雖然還有很多想說的,但不是讀政治的,有些地方未必真的理解。總之,本書幫我們分析、釐清一些問題,也給予一些信心,來共同完成台灣這個「未完成的民族國家」。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