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作品本身,剛看完時我覺得這是個好看的故事,在美國賭場的紙醉金迷,拍成電影一定很精彩。 故事的走向、文字的流速都很吸引人繼續看下去,但是不知道是作者文字的特色,還是我自己的狀態或不熟悉導致——初看只有框架,關鍵細節仍然模糊。
當然,這並不影響劇情,只是會懷疑到底是作者寫作特色(沒說清楚),還是我剛剛漏看。 看的時候覺得:故事並沒有在跟讀者對話,而是清晰旁觀的看主角喃喃自語。
有時候在大段文字之後,我甚至會失焦出神,不知道這是交代背景的第三人稱,還是主角第一視角的想法。
抱持著對作品的好感和疑惑,我去了線下的講座。 聽完作者闡述,更加不確定是自己的理解能力出了問題,還是作者為了避免暴雷避重就輕。 總覺得作者要表達的在我閱讀時,都沒有深刻感受。
作者在座談和文案上面不斷強調——台灣的國際處境;不需要有先備知識就可以輕鬆閱讀;或是反復出現的「第一島鏈」,對抗、困境等字眼——我覺得只有一筆帶過。 對於主角的動機和熱血使命感,也沒有很共情。(雖然我認為這是很重要的事情)
反而促使我前來的部分——例如場景、規則、卡片細節,作者只有聳聳肩說:因為覺得很酷,想寫酷拽的中二故事。 主持人跟作者的火花並不多,會讓我覺得作者是個句點王。(看過主持人其他的講座,很棒,問題不在他)
總的來說,就我的閱讀體驗,歡鬧的Liar Game遊樂感遠大於作者不斷強調的國際政治。 拿這個當賣點,讓我有種隔靴搔癢,沒說到點上的感覺。
作者的精英氣場很重,有種學生時代問問題,害怕被老師說「你沒看懂要不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沒有認真」的陰影。 讓本I人怕怕,猶豫後也沒有上前分享我的心得。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