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與愛無關》的書評

Rumi 發表於 2016-05-11

到底是多麼鉅細靡遺的過去,使我們在共同分享同一本書時,有著相似,彷彿洇沒頭頂,潛入黑暗的深度;卻又在情感聯繫的想像上有著極大的差距與堅持。不多話的妳即使沒有與我爭辯,也用一種看不見的安靜,一條線,一堵牆,隔絕我進去擾亂。我像一個年輕的騎士,矛盾的個體,同時擁有高傲與謙卑,在妳的面前微微屈身,耳朵耐心傾聽,腦中鑽研妳的隻字片語,就是要試圖找到那一塊柔軟的缺口,輕輕地游進去,翻身,感覺一股熟悉的氣息包覆著我。我發出小小的呢喃,像小貓,被妳的身體吸收進去,化出一聲嘆息。妳的眼睛瞬間柔和了起來。可是當妳要開口說話時,卻發現喉嚨發燙,口腔乾澀異常。聲音像摻了粉末,有些不清晰的殘渣。於是妳馬上知道,轉頭向我索討,我吞噬的,妳的聲音。

我們一起討論袁瓊瓊的「或許,與愛無關」。妳說那個女人之所以追隨睡皇子而去純粹是因為她在翻譯王妃的竹簡時,天命般地撿起她對睡皇子的愛,因而選擇在竹簡翻譯完成的最後一刻,走進棺木中,是一種著魔的情愫。而我不能認同如此簡單的理由。 我說,考古學家的前女友為什麼只留下那段文字就離去?隨即她的學生來接替她的翻譯工作,這一定有一種巧合。學生是老師的追隨者,她們曾經在精神上密切地相處在一起,有著極深的重疊,最後學生走向死亡是否意味著老師一開始就感受到這股邪魔般的召喚,於是及早逃離。 妳不認同我王妃死後意志仍然存留的說法,我說搞不好王妃的靈魂就鎖在那些竹簡上,一旦女人將它翻譯後,便進入女人的身體,控制她的行為,追隨愛人而去。這在愛倫波的小說也有類似的影子。 然而,提到愛倫波妳又更不以為然了。妳說我太理性,這完全只是一個女人,內心受到深深地觸動,而引發的一件死亡事件。我說:死也要死的合理呀!一般人都怕死,怎麼會有人因感受到別人的悲傷仿若自己的而走向死亡,就算有,也是特例。而這種特例是病態,以如此沈著的寫法就太奇怪了。 我繼續表示:「而且我覺得如果有人病態,那個人應該是王妃」王妃對睡皇子的愛情,在毒死對方之後繼續以自己的方式愛著,那是一種對愛的嫉妒與苛求。我猜測當時睡皇子是愛著王妃的,但是自由比王妃更重要,否則為何他在被王妃毒死的那張白淨的臉,竟然是微笑的呢?而王妃把他的遺體好好地隱藏著,繼續為他訴諸愛意,使他永遠屬於她,永遠死亡,也永遠生存。彷彿愛是可以在一個人的想像裡完成。 然而卻不盡然不是嗎?王妃到了最後還是會想跟愛人葬在一起,因此借用了女人的身體,其代價就是翻譯完的竹簡,讓世人見證他們這一段愛情。 愛情永遠是自私的,宛如一個平行世界,即使觸摸不到對方,也想要得到對方。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