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是一份禮物, 只要起來了就是勝利

Livia 發表於 2021-02-15

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

作者採訪了64位成功人士,詢問以下的問題: 1. 他們有什麼樣的晨間習慣? 2. 這樣的晨間習慣又養成了多久? 3. 一定要靠鬧鐘起床嗎? 4. 幾點上床睡覺? 5. 跟家人怎麼互相支援彼此的晨間習慣? 6. 週末或是外出旅行的時候如何調整? 然後將這些採訪集結成冊。

整本書依照不同類型的晨間習慣來編輯章節名稱,該章節會聚焦在那個習慣的相關採訪紀錄,所以可隨意挑選一個習慣主題去閱讀,或是挑選自己有興趣的行業人士的採訪紀錄去閱讀,不一定要依照書本的順序去閱讀。

書裡也不會有任何制式的建議或規範,反而很著墨在調整習慣的彈性上。 它真不是那種刻板宣導要四點或五點起床的書籍,因為起床時間本來就會依照個人喜好、習慣、生活方式、工作模式而不定,但是只要人離開床了,那就是定義為“起床”。 有人早上六七點,有人下午兩三點... 有人可以在鬧鐘響起前就自動起床,有人則需靠不斷循環的鬧鐘叫醒,有人則是被想上廁所的毛小孩舔醒... 透過書中的案例分享,也可以窺見不同族群的生活型態,挺有趣的!(當雜誌看的概念)

我自己模仿了書裡幾個習慣,也努力的大半年,覺得還挺不錯的... 1. 剛起床的時候,不要急著接觸手機通訊軟體,就可以保持心平氣和的開啟一整天。 起床後的第一個小時內的選擇會決定我們當天做事的效率、能否擁有內心的平靜、或是擾亂我們的思緒。 有的人會去運動,有的人會冥想,有的人會寫文章,有的人就專注的泡咖啡、看書... 一起來就直接刷通訊軟體的人,很容易在一天的開始就把自己一整天的決定權(或情緒)交給了別人。

早起後的時間就該留給最重要的人或最重要的事

  1. 避免決策疲勞: 晨間習慣其實在前一個晚上就開始了。 如果前一晚就先把該整理的事物整理好,隔天早上要出門的包,衣服也都先準備好...etc。就算是家裡有小毛頭,起床都跟打仗似的,也可以因為都已提前備妥,減少選擇障礙,大亂鬥的痛苦指數,也讓出門時間更充裕

比爾蓋茲慣性穿相似的服裝也是種避免決策疲勞的體現

讓注意力發揮在其他更棘手的事項或是難度更高的工作上

  1. 剛起床的前幾個小時內的精神會最好,也會最積極,所以建議可把一天最棘手的事情挪到這時間處理,等專注力下降了再來處理一些重複性的工作(特別是回客戶email XD)

  2. 良好的睡眠習慣: 要能好好的起床,晚上睡眠狀況也很重要。 雖然很老生常談了,但睡前不滑手機,讓腦袋可以平和些入睡。 養成固定時間睡覺的習慣,也能讓身體在該休息的時候就關機休息。

  3. 記錄夢境 這個我倒是已經執行了好多年,感覺身體要醒來的時候,就先摸索打開錄音,把能記得夢境片段給記錄下來。 現在的Google”文件“,不論是android或是ios都可以直接口述轉文字,超級方便。 ios系統的精準度似乎差了android一些,但是可以直接“逗號” ”換行“ ”句號“ ”驚嘆號“ “刪節號”下指令,超方便的! (我後來看紙本書做第一輪的筆記也都是靠Google文件來完成XD) 但這個習慣有什麼好處,我覺得很見人見智,我一開始真的只是有趣就做。 後來會回頭思考,為什麼會讓我夢到這些事情....

Ps. 小時候我的高中頂樓有個耶穌像,是個雙手張開神愛世人的慈祥模樣。 然後我夢到祂轉過頭來跟我說祂手很酸(登愣!)還告訴我那次模擬考的作文題目(登愣愣!)從此之後,我愛上了記錄夢境!(被踢飛) 然鵝....耶穌從來沒跟我說樂透號碼,媽祖也從來沒跟我說我是天選之人(沈默...)

最後的最後,節錄一小段作者的結語給大家... - 只要起來了,就是勝利(登愣! - 每天都是一份禮物 - 不要讓壓力打亂了你的晨間習慣,也不要因為習慣無法維持而有壓力。做不到的習慣就是不適合你,不用堅持

總之,很推薦這本書! 3/2前臉譜的書有額外打折,所以這本書剛好可用領書額度來入手喔! http://moo.im/a/13eSTW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