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不再像自己時,我終於活出自己》的書評

BR 發表於 2024-02-26

《當我不再像是我時,我活出了自己》,算是提提研創辦人腦闆 李昆霖的集大成之作,身為長期追蹤作者粉專的我而言,書中大多故事我都略知一二,但這是比較系統性的整理; #提提研面膜 就算你沒用過,相信也一定看過它們的廣告, 如果你想瞭解這家公司創辦過程,經營理念與創業人員在行銷應注意的環節,相信這本書會很適合你。 而這本書也不僅是提提研這家公司的歷程而已,更多的是作者在中年後的轉型以及教養、覺察自己後的改變。
我想針對這本書最有感的兩個部份「內觀」和「教養」兩塊來記述,並且最後寫寫自己的感想。

內觀

內觀是作者在在中年40餘歲後,接觸的活動,也大大改變了他的人生觀。

對「內觀」還不知道的人而言,簡單地說「內觀」有點像是禪修及加強版的「冥想」,在最初的10天內觀營中,參加人員,是完全禁止使用手機、與交談,每日過午不食,每天的課程就是從早到晚的打坐。

在這過程中,作者詳細記載了自己從最初懷疑、雜亂、痛苦(打坐不動),到最後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身體、覺察自我,開始反思、內省的過程。

身為長期追蹤者,對這點很有感,在作者接觸內觀前,常看見腦闆的文章或內容總是有一股「過度用力」的氛圍,不論是對奧客的強硬態度,虎媽式的教養以及作者瘋狂健身鍛鍊展現身材的影片。

那是一種創業人員及管理階層特有的「正向積極」感,凡事衝到底,做到完美的態度,但卻不免會讓人感受到「戾氣」或是不好接近。

這並不是貶義,而是當某人站在「特定位子」上,為了「生存」,而必須武裝自己的本能,我相信大家在職場上,一定都看過這種類型的人物。

但後期不管從文字或是影片,你能確實發現,腦闆所在的氛圍確實變了「更柔軟」和平易近人,不在只是那個遙不可及的成功企業家,那個「銳利」感漸漸「平滑」化。

而內觀帶給他更多的覺察和內省,也促成了他在家庭親子間溝通與公司經營理念的轉型,帶來更多正向的循環,是作者認為他中年後收穫最大的禮物。

教養

關於教養這塊,作者用很大的篇幅去描述父母帶給他的觀念教導,以及後期自己育兒的改變。

最早期,作者育兒觀念是那種極度虎媽式的管理,如果你是長期的粉專讀者,你一定知道當年作者公佈小學低年級的暑假安排課表,從一至五滿滿的學習課程,從體育、語文、音樂等無役不與,不浪費絲毫時間。

這樣的教養模式,當時曾引起媒播報導和網友的批評,但作者始終堅持自己的方向。

而事實也證明,作者這樣的栽培確實看到成效,同時也以身作則用身教來教導,並且挹注最好的資源提供給兒女。

當然,這樣成效勢必有顯著的提升,但是否一定都適合孩子內心,就見仁見智,當作者大兒子在2020年提出想要環島時。

如果是以前分秒必爭的作者,肯定會再三猶豫,但那時他已經接觸內觀,於是他不僅同意兒子的需求,更建議要「徒步環島」方式,來好好感受這個旅程;果斷幫兒子與自己跟學校和公司請了40天的假期。

身為公司老闆請假40天,是個很難以相信的事情吧?但作者在這與兒子的40天相處中,他們有著大量的對話、分享,彼此走進自己的內心,讓親子關係有著本質上的提升。

我很喜歡作者書中的一句話: 「現在回首看2020年,我已經不太記得那年的營業額做了多少,但我永遠會記得我跟兒子徒步環島的回憶。」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