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歸功於這本書的導言寫的太精采,或是因為吉田修一推出號稱續集的《春天,相遇在巴尼斯百貨》,我承認這都戳中我的點(笑),讓我拾起《最後的兒子》。不過我閱讀的順序正好相反,可是不受影響,可以獨立成不同的故事喔。 書中收錄的三個短篇,我還是最偏愛《最後的兒子》這一篇,至於《water》很有電影體育館ベイビー的味道,游泳比賽的競爭啊,曖昧混亂的青春啊,讓我看的時候眼前浮現的都是電影裡在空無一人的游泳池裡的畫面,水面上下各有一個搖擺不定的身影,水不乾淨,看起來卻依然清澈。
孫梓評引用了”給世上搖搖欲墜的我,給一切明明是對的錯”這句歌詞來當《最後的兒子》的註解,讓人無法責備主角,卻又巧妙的為頹廢的狀態找了個藉口。主角是個被第三姓公關閻魔包養的大學生,說難聽點就是人妖媽媽桑和小白臉的組合(?)。從一開始用塗改日記和過去拍攝的影片開始回溯,我就很喜歡這個手法,簡直像是電影的技巧。所以記憶是跳躍著的,他回想著拍下這片段時發生什麼事,還有畫面和聲音輔佐,也隨著拍攝的角度取決現場氛圍。
最後的兒子,是因也是果。
在看的時候會很想踹主角,因為它差勁的行為,很殘忍。可是隨著他無情的敘述,才發現他像是被約聘的演員,扮演他該扮演的角色。 「閻魔不是想試探我,而是想知道遭到背叛的滋味。閻魔渴望這類戲劇性的意外。」 「假如過去閻魔都是以克服愛人的背叛來得到愛的實證,那麼我就是一個差勁透頂的愛人。」他總是以差勁一詞來嘲弄自己,他的感情被壓抑著沒有洩漏出來,他透過回憶過去同學右近,來說明了這一點,無法不同情他啊。
「我向右近坦白我正認真寫詩。他告訴我他只愛男人作為回報。………我還是希望右近存在於我所寫的詩句之間。然而,無論我如何掙扎,我的言語都沒有化身為右近。」
等看到結局時,我無法說在他們之間存在的是愛情,可是又想說服自己,還是存有些什麼。主角的殘酷,在於他了解自己並不愛他,但還是希望他能回來,有些不捨和孤獨,像是被拋棄的孩子。閻魔也很自私,他要的也不是什麼深厚的羈絆,只要他一但想做出什麼承諾,就逃走了。是彼此利用的關係?真的是這樣嗎?我寧可相信,他們之間存在的只是那份暫時,令人安心的依賴,而不是愛。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