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石黑一雄的其他著作,《被埋葬的記憶》,或許可說好入門了。以降龍傳說來提問讀者:究竟記憶是什麼,如果過往的記憶消失了,你還會是現在的你嗎?人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其實都會留下痕跡,留在人類腦海中的,稱之為「記憶」,記憶有快樂、有悲傷,有刻意遺忘的,也有不知不覺消失的。然而我們在某種程度上無法揀選。故事一開始是一對老夫妻,想起了很久很久不見的兒子,想要啟程去拜訪他。但他們甚至想不起兒子的模樣、兒子住的地方,或者為何他離開的原因。路程中他們到不同的城鎮、山野,遇到不同的人,聽到了很多很多故事,在這些訊息的拼湊中,老先生似乎慢慢想起年輕時候的經歷,而知曉歷史的人,卻提醒他,如果那是一段難堪而沉重的記憶,會帶來心靈上無盡的悔恨與悲哀,他是否還要尋回記憶呢?而除了個人的遭遇之外,更讓人心驚的是兩族在戰爭中殘酷的毀滅,施法者端出了大道理,讓人們遺忘是為了維持大家的心靈平靜,不再掉入無止境的征戰與傷害。可是,對個別的人來說,並無選擇的空間。這樣,生命的歷程幾近於零,那麼,所謂的「我」,又到底是什麼呢?在《焦慮的人》中有另一種說法,我,並不總是由過去所構成,而是由過去與未來共同協作,那失去其中一半,會不會影響?《被埋葬的記憶》作者讓書中角色最後選擇面對過往的記憶,而老夫婦找到了兒子,卻也是無法再與之擁抱、傳遞思念的對象了...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