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摩登咖啡屋》記述臺灣咖啡消費的開始,但其實更像在談日本殖民時代的都市消費文化。 書書中提到臺灣咖啡種植於19世紀末,英國殖民印度卻遭逢病蟲害而必須另闢農地,但直到甲午戰爭後臺灣割讓給日本都未形成經濟規模。反而是日本統治時因明治維新帶起的西方飲食文化,在基隆港、淡水河沿岸的大稻埕地區與滲入都會,加上日殖初期來臺者多是隻身的軍、政人員隨之而來帶來的藝伎與當地的藝旦文化形成娛樂主流,直到咖啡、喫茶店成為大眾消費後「女給」取代了多才多藝的藝伎/旦,形成特定的服務模式。這種圍繞著女性凝視的經營,讓咖啡店或喫茶店帶著情色的標籤,卻也為二戰前後女性脫離家庭束縛展現自我埋下契機。
我覺得這本書有很多有趣的資料分析,臺灣受日本殖民經歷了明治大正和昭和時代,途中因日本急於在軟硬體間對抗西方國家而帶起的各種改變也深深影響著臺灣。書中所談的消費文化就是個有趣的例子,但這本書的結構讀起來蠻累的,可能因為資訊雜又主題分太多。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