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不能取代優秀譯者

Wing 發表於 2024-02-06

宋瑛堂先生是英文小說的翻譯名家,看英譯中小說的讀者很可能都讀過他的作品,在《譯者即叛徒?》一書中,宋先生分享了他三十年譯書生涯嚐過的心得、樂趣和苦惱。

近年有人說人工智能(AI)時代來臨之後就不須要翻譯專家了,但在我看來,從書中可以概括出優質的譯者除了懂得兩種語言,還要對這兩種語言背後的生活、文化、歷史等範疇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才能翻譯出精準達意甚至優美的譯文。舉例來說,「dinner」在英國傳統上是指午餐,對美國人來說是晚餐,但美國作者寫的小說角色說dinner也不一定是指晚餐,也可能用來暗示這個角色出身自英國傳統家庭。除了這些文化底蘊的要求以外,宋先生說有時資料搜集做過了,母語人士也請教過了,還是有不得要領的時候,就要去向原文作者查詢,不怕被嫌煩嫌笨。有時原文作者會回答那句句子其實寫錯了,或者另有特別的含義,譯者就能按照答案交出更佳的翻譯作品,這些就是目前機器翻譯還未能做到的。故此,協助不諳某種語言的用家快速地大致理解一些應用式的外文,例如上外國網站訂火車票之類,機器翻譯是成本低而且很有效率的工具;但在翻譯文學小說等領域,單靠機器還是不夠的。

如果你喜歡讀英譯中小說,或者想多了解讀英文原文小說時要注意之處,讀這本書相信會有很多啟發,還可以窺探這位多數時間躲在譯文背後的資深譯者幽默的一面。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