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總有一天》在書中是一首詩。以下為原文: 再見,總有一天 人活著,必須隨時準備說再見。 最好這麼想吧,孤獨是最不會背叛人的朋友。 為愛卻步之前,最好先去買把傘。 不論如何被愛,絕不可輕信幸福, 不論如何愛人,絕不可愛過了頭, 愛,像季節般的東西,春去秋來, 只不過為人生增添色彩,令人不至生厭。 說愛的那一瞬,愛已成稍縱即逝的冰片。 再見,總有一天 永遠的幸福不存在,同樣的 永遠的不幸也不存在 總有一天,說「再見」的時刻來了, 總有一天,互道「你好」的時刻還會降臨。 行將就木之人分為兩類, 有人憶起自己曾被愛過, 有人憶起自己曾經愛過。 而我,一定會想起自己曾經愛過。
看完以後,心情不是很好。我沒有像封面所說的"所有為愛而生的人都會感到流淚的一段愛情",至少,在我來說沒有。姑且不論書中的愛情,彼此的相遇已經是錯誤的開始,愛的過於濃烈卻是從肉體而至心靈的莫名奇妙,也許這就是愛情!?站在第三者的立場永遠都有罵不完的話;身為當事人永遠都只能面對甜美與罪惡的掙扎;而身為讀者只能用不夠客觀的眼光審視著這看似完美的人們所發展出來的不完美的愛情。
辻哥嘗試挑戰對於愛情與性之間濃烈的愛,但我卻覺得有點失敗。(p.s辻哥是我對作者的暱稱^^a)也許是因為我是一個道德感強一點的人吧!書中過分的強調模範青年和杳子,被杳子美麗的肉體所吸引、在交歡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契合,既而發現彼此之間也是這麼的深深相吸,一發不可自拔...但...光子呢?作者省略了罪惡感的部份,至少,像男主角逃避婚禮一樣,整本書始終逃避著光子─在結婚前被外遇的完美妻子。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從《一瞬之光》到《再見,總有一天》,故事的開始總是一個擁有完美定義的主角們的故事(完美定義可能是:外表上給予人完美的形象;事業上發展完美到像連續劇主角一樣的成功)因為完美,所以更突顯了缺憾;像一面雪白中我們撫摸著唯一一點的黑:那可能是不能正視的愛,可能是稍縱即逝的過客;透過不完美,作者帶領讀者看見生命的可貴;透過傷痕,我們在別人的血淚之中發現某種平衡。然而無論如何,我都無法對這一段愛情感到感動。雖然我相信當愛情降臨時是沒有辦法抵擋的,但...我一定要說,辻哥,你不能不承認:你的確太偏袒杳子和模範青年了!愛情帶來的痛,是平等的......至少我是這麼相信的。
不過得平反的一點是,辻哥其實運用了一個主題,並將它成功的將主角三人連接起來:那是一個很簡單的疑問句,可笑的是,這句話來自於光子。一個對愛情深信不疑,至死不渝,永遠不會發現有另一個愛情存在的,自己所相信的愛情與幸福終點。"當你要離開人世的時候,也就是說將要死去的時候,你會想起自己曾經被愛?還是自己曾經愛過?"因為曾經愛過,所以才會執著,才會深陷、會犯錯、會沉默......於是愛也有了很多層的意義。光子的付出包容無悔是愛;杳子的敢愛敢恨是愛;模範青年的魂牽夢縈也是愛。
也許辻哥想說的正是少了批判的感情,當用更純粹的態度面對原本就不該有任何色彩的愛情時,有些感覺也會變的更加清澈;把所有對錯,正義感道德感通通推開以後,也許愛情就只是一個擁抱而已:在體溫和體溫之間,也在彼此貼靠的心裡面。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