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人 – 我們都是不小心走到這裡 By 菲特烈。貝克曼 譯者:杜蘊慧 出版:天培出版 因為忙 這半個月幾乎都沒讀什麼書 這本是前陣子最後讀完的一本 也因為忙 擱置了近半個多月才有辦法寫 但哪怕已經隔著時間 下筆時仍可以回想當時被什麼撫慰了的感覺 十分推薦 特別是在年終將近的時刻 回首今年 也許會更有所感 *生活的碎片 這是我今年讀了最觸動的一本書 故事前半平淡順暢具娛樂性 但至後半二十幾頁時卻突然哭到無法停止 卻又說不出為何 其實故事中的角色們所遭遇到的困難都十分平常 離不開愛情、親情、友情、工作這些人生議題 那些每日每時都不得不面對的生活片段 瑣碎 卻每一片都十分割人 每一日我們都必須小心翼翼拾起 在不劃傷自己的前提下(當然不免仍會) 拼湊出一個充滿裂痕卻又勉強完整的面 也許大概就是這種平凡 這種鋪天蓋地的常見 讓每一個閱讀的人都可以輕易找到共感 好像看見自己就是那個書中的誰誰誰 正在懊悔著當時轉錯的那個彎 正在痛苦掙扎、幾欲放棄中蹣跚前行 *人生總是會轉錯彎 整個故事很簡單 一位情非得已的決定要去銀行搶劫的人 不小心選擇了一間無現鈔銀行 (想當然失敗了) 一路慌亂逃跑 因為路上的這些那些緣故 彎彎轉轉來到了一棟有一群人正在看房子的公寓屋中 然後大家看到搶匪拿著槍 像是被誰追趕的氣喘吁吁的衝進來 就自動把自己列為人質 於是搶匪與人質們 就這樣不得不被困在屋中 也被困在各自的角色中 雖然表面搶匪最為慌亂 不知道自己為何會走到這個地步 而細細爬梳卻發現 屋中的人質卻也同樣各自正面對著自己人生的難題與混沌 一樣不明白 自己為何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故事中所有人都有個共通的疑惑 “到底,是怎樣變成現在這個人生的?” 因為人生很複雜 每一剎那都充滿決定 有時會突然的心慌 懷疑會不會哪一刻做的某則選擇 其實早把自己或他人推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會不會就這樣遠離正常穩定的人生軌道 去向可怕的黑暗處 這多讓人恐懼 卻又因為生活得繼續而告誡自己不能驚慌、不得失控 最終 我們都活成了焦慮的人 像是懷揣一座火山在身上 時時冒煙、常常震動 「有時我們會慌亂起來,因為一堆帳單等著付,而我們得當大人,卻不知該從何當起;因為這件事下人人地容易搞砸。因為每個人都有愛的人,每個愛人的人都有那些無助的夜晚,我們毫無睡意地倒在床上,試著釐清自己該如何再繼續當個人。」(p5.) *是解謎,但是答案無人知曉 故事交錯著屋中人質的互動 以及事發後(父子檔)警察偵訊所有人的對話 而之所以要問訊所有“受害者” 原因正是在所有人質都逃出公寓後 屋內傳來槍響 警方立馬衝進門 發現一地血跡 搶匪卻不見了 故事走到這聽來有點懸疑 但隨著文中時間的前後移動 不同人口中吐露的故事 我們卻發現 搶匪不見實不是故事中最大的懸疑 而是其實所有人的人生都充滿疑問 喜歡逛賣屋導覽的銀行員 劍拔駑張卻又不能沒有彼此的父子 到處接“破壞案子”的落魄演員 溫柔的奇怪的老太太 每一個人的生命裡都充滿著 那些當時檯面上沒有說出口的話 想要卻最終沒有轉身的挽回 伸出手卻沒有拉住的衣袖 知道不能卻如離弦箭般的傷人言語 走出門就再也沒有回來生命中的人們 為何當下鬼迷心竅的做了那個選擇的懊悔 這些才是 我們生命中最真切的未解之謎 卻往往窮盡一生也得不到答案 那才是作者要說的最大懸疑 是讀者對於自己敲響的大哉問 *不知道不是問題,停滯才是 故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 看到最後大家發現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 卻也許可以解決他人的問題 那一瞬間我們才知道 也許一路兜兜轉轉走到這裡 那些不管走錯或是走對的路 並不是為了對自己有意義 但是為了來到這一刻 推動另一個人生 讓那個人因為你而轉去更好的路 你不是因為自己 而是因為生命中或輕或重來過的他或她 突然有了存在的意義 「我們沒法改變世界,很多時候我們甚至不能改變人…..所以只要有機會,我們就得幫助人……我們救那些能夠救的,盡我們最大的力量。然後我們試著找到方法告訴我們自己:我們做的…已經足夠了。這樣一來,我們才能繼續活下去,不被自己的失敗淹死。」(p207) *真相能否讓人如釋重負 隨著故事發展到最後二三十頁 突然所有前面平淡的、碎片般的段落 都被作者細緻、溫柔且緩慢的拼拾起來 成一幅完整的浮世繪 你看見故事中每一個人如何成為別人故事中的那道 看似傷痕 卻實為縫合的線 然後再仔細看 突然發現那副畫正映照著你自己的臉 那個佈滿各種人生痕跡的臉 故事後半充滿著許多溫柔感 故事中的角色慢慢發現他或她負疚一生的 那個沉甸甸的重擔 原來都是自己給自己加的 那個“對方” 從未怪罪過 最終我們過不去的 其實都只有我們自己的心 「十年前寫信給她的男子,寫下了所有她需要知道的真相。那是他最後一次告訴任何人真相,只有五個字……五個小字,卻包含了別人所能告訴別人,份量最重的意義:不是妳的錯。」(p333.) 而其實你以及這個世界都比你以為的還充滿著善意 *不知道,就去尋找 這個故事 是那種一拿捏不好平衡 就會淪為毒雞湯式的故事 很考驗作者的功力 而貝克曼做的實在很好 哪怕是我這樣不怎麼相信命運會給予奇蹟的人 都願意暫時放下煩人的理智 單純的被感動 後來冷靜想想 可能是共情於故事中的角色在一團黑毛線般的人生階段中 被善待的情緒 讓人想起曾經也陷在那樣的氛圍中 也曾經被那樣救贖過 「是妳救了自己。他只是剛好在那裡。」(p344.) 故事的最後有人被推向那個“好一點”的方向 有人晃了晃卻依然踽踽而行在原本的道路 但我們知道很多事不一樣了 在本質上起了變化 雖然我們還是不明白命運的真相想說什麼 (大概到生命盡頭都還無法領悟) 但「不知道就是好的開始。」(p329) 「真相是?這些事情的真相?真相是這個故事與很多不同的東西有關,但是絕大部分是關於笨蛋。因為我們都在盡力,真的。我們試著當個大人,愛彼此,搞清楚到底該怎麼插入那個該死的USB。我們在尋找可以寄託的,可以奮鬥的,可以期盼的。我們有這些共通點,但是大部分的我們仍然是陌生人,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對別人做的事,或者你的人生如何影響我的。」(p345.) 但只要不管成功或撲空 我們每一次仍願意轉身、仍願意伸出手 並為自己活在當下 那麼就必將會在未來成為某人生命中一個重要的轉折 也那麼 你終也會遇到那個在你需要的那刻推你一把的人 在那之前 哪怕人生焦慮、沮喪、迷惘 也請盡量的溫柔對待自己 「當你今天晚上回到家之後,當今天告終,夜晚來拜訪我們的時候,允許你自己深深吸一口氣。因為我們都撐過了今天。然後會有另一個明天。」(p345.) 喜歡的段落: P48. 捫心自問,跟二十歲年輕人講過話之後,我們有誰不想掏槍減壓? P96. 妳都用錢做什麼?用來買和別人的距離。……高級餐廳的餐桌間距都比較大,飛機頭等艙沒有中間的座位,住豪華旅館套房的客人有不同的門進出。在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地方,距離就是你能買到的最昂貴的東西。 P244. 在人生的這個階段,她已經習慣別人要嘛不懂,要嘛就不想懂。 P255. 他就是我的回音。我現在做任何事都安靜多了。 P256. 人需要有事做。 P263.妳沒辦法和只有外表漂亮的人長久過下去的,可是好笑的人可以維持一輩子。 P268. 幽默是靈魂的最後一道防線,只要我們還笑得出來,就表示我們還活著。 P325. 在近似天堂的某處,伊絲帖卉和一位老先生聽音樂,和另一位老先生聊文學。這是她應得的。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