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真是好運氣, 連隨手在圖書館一拿的書, 都這麼好看.
原本書名不太吸引我的, 但是因為一次借10本的額度沒用滿, 後來就隨便挑了這本書, 本意是想看看由日本媽媽手中燒出的台灣菜會是什麼味道.
後來看了作者的名字, 原來他是一青窈的姐姐啊. 然後, 原來他跟一青窈是台灣爸爸日本媽媽啊.
原本看前兩篇的時候還蠻訝異的, 作者11歲就從台灣去日本生活了, 竟然還能用這麼流利的中文書寫, 等又仔細看了封面, 才發現這本書是翻譯的哈, 作者還是用日文來寫的. 那這樣我很佩服這位翻譯的功力耶, 她翻的很好絲毫沒有日文 => 中文的違和感.
然後啊, 這本書真是少數讓我看了覺得會眼睛紅紅但又感到溫暖的書. 有女兒果然是不一樣, 很多回憶如果不是母女之間的關係, 是很難寫出來的. 而且也只有女兒當了媽媽之後, 才能懂得過去媽媽對自己的愛. (兒子當爸爸之後雖然能體會父母之愛, 但是對於那種媽媽的心事還是很難有透徹的了解).
喜歡作者描述媽媽大而化之, 但實際上是非常努力的樣子. 喜歡她媽媽和父親通信的內容. 對於作者描寫媽媽在面對爸爸生病最後一年半的日子也感到心疼.
這世間充滿了好多遺憾和無奈, 唯有媽媽對自己的愛是黑暗中點亮恆星的那一抹光.
看完後想到自己的媽媽, 所以連著好幾天我都打電話跟她聊聊天.我也有一個很棒很棒的媽媽, 我真是太幸福了.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