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尋求解決之道的同時,深知自己亦是問題一部分。」,從吳老師較晚出版的《家離水邊那麼近》往回讀這本舊作,明顯感覺《家》那種更深的成熟度。不過這樣並不影響閱讀本書的收穫,文中以蝶來穿針引線,在思考的同時,也增進對台灣蝶類的認識,一舉兩得。我喜歡淡黃蝶(檸檬遷徙者),跟珠光鳳蝶(麥哲倫)。 原本以為這本書會牽涉一些較深入的蝶類知識,因此先讀了《蝴蝶法則》,讀完本書才知道是多此一舉,不過還是很高興能更深入認識蝴蝶這種特別的生物。
早在十年前,老師對於環境生態的感受、觀點,已經萌芽。雖然還有些雜亂,但思想的主軸已然成型。想想自己,真是慚愧。
開始的時候,有些被上卷的標題誤導,太過專注於察覺文字中,蝶類對色、聲、香、味、觸、法的感官,偶爾又同時被裡面的故事、頁面上方的註解牽引,導致閱讀的思緒凌亂。後來讓自己回歸較為輕鬆的閱讀節奏,才開始漸入佳境。
最喜歡「目睹自己的誕生」跟「行書」兩章,正如老師說的,「軀體必得活動、奔走;靈魂必須長繭、掙扎,有時甚至必須淌血」,正因為煎熬,讓我們曉得肉體的存在與肉體之內的存在。觀照中,更能敏銳地看穿這個芥子世界,進而感同身受。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