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選之子的詛咒 The School for Good and Evil》她根本不是這間的學生!

吉娃娃 發表於 2020-11-04

女孩們想要成為公主情有可原,男孩們想要成為王子並沒有錯,因為環境給予這些角色他們應該擁有的快樂結局,邪惡必敗的劇情是一定的結果,但問題是憑什麼善惡在一開始就已經貼好標籤,難道英雄不能有自私的行為嗎?難到反派無論什麼行為都是出自算計嗎?

隨著時代的演進、更迭,經典的童話在現代人的眼中雖然還是有教導孩童以善為念、以惡為戒的思維,但更多呈現一種反思,要求閱讀的人們,不僅限於孩子們,還有耳熟能詳的大人們,為何公主一定得要等待救援?為和王子一定要擊敗惡龍?而壞人為什麼不能拍拍屁股走人呢?

在許多時刻善惡其實沒有那麼明確,即使懂得分辨不代表全盤瞭解,隨著年紀增長,逐漸發現所謂的好壞是比較出來的結果。因為渾沌不清容易使人徬徨,所以表明黑與白反而簡單許多,但現實生活絕大多數是需要一再確定灰色地帶。

如同書中兩個外表明確的角色,看一眼就知道誰好誰壞,但實質上又有誰可以斷定。起先對於蘇菲的美貌、熱情,還有聲明粉紅色是她最愛的顏色等等,作者直白的說「這花瓶就是在童話裡睡到最後還有快樂結局的角色。」對應阿嘉莎的陰沉、詭異,還有最愛的顏色是黑色,每個特徵都在說「這可憐人就是嚐盡一切苦頭卻還是得便當的角色。」

當然很容易看出作者想要表達外貌不等於全部的理念,但隨著兩人面臨的考驗、友情遭遇的挫折,劇情慢慢出現比原先設想的還要有深度議題——好人壞人都會犯錯,憑什麼後者要被放大檢視,前者可以得到幫助?

好人偶爾也會自私,壞人抑或伸出援手,當他人選擇用固定的模板去審視一個角色,那無論什麼樣的行為都能被合理化,這樣豈不是太專制了。話說回來,假設世界上的善惡涇渭分明或許就不會有如此棘手的疑惑,但可惜的事情在於不是所有的好壞都如同童話裡的如此簡單。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