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頭兩章作者安排的章節名稱是「穿越需知」與「赴宴必讀」,裡面列出了許多宋人與今人飲食文化的異同處。後面的內容,作者依照麵食、肉食、食器、象形食品、酒水等主題加以排列,介紹宋代飲食文化內容、作法,而末章則介紹宋代的飯館經營概況與方式。
整本書讀下來雖然瑣碎偶有重複, 但是瑕不掩瑜, 一想到有些飲食文化居然從千年前流傳到現在, 而這些細節又這麼充滿生活感, 讀來就很開心有趣呀 ! 當然歷史裡佔比最大的還是帝王貴族, 但還好宋朝庶民文化和文字記錄豐富, 作者也埋在書堆裡考究消化再吸收, 才有一本有趣不枯燥的書, 閱讀本書的時候讓我想到陳柔瑨一系列日本時代的生活史, 現代的讀者是很幸福的.
隋唐前流行分餐制, 用意是展現身份等級, 後來生活豐富不再重視分餐, 魏晉之後到宋朝逐漸變為共餐制. 宋朝平民少吃午餐, 所以攤販只賣早點, 食店只賣晚點, 酒樓都賣, 午餐屬於點心.
大酒樓歡迎外來託賣, 小販可以在酒樓賣小吃 ! 從開酒店到小販都得加入「食飯行」行會. 大茶樓賣茶也賣唱, 可以當作談生意辦公場所, 這不就是有現場表演的餐廳嘛 !
鐵鍋發明前 (戰國), 肉沒法煮熟, 吃飯用刀叉, 烹煮吃飯都坐地上. 後來出現筷子和「匕 」(帶尖或帶刃的淺勺). 宋朝上等人吃飯時, 筷子只用來夾菜, 送到嘴裡用匕, 南宋出現「止箸」 (筷枕). 北方城市塵土多, 吃饅頭要去皮, 請客要架「仰塵」 (簡易天花板), 端飯用蓋碗.
宋朝開始有各種象形食物, 除了動物造型, 植物人物建築皆能模仿. 薑餅屋算什麼, 宋朝也有豪華的「亭兒」可以吃呀 !
冬天時去河裡砸冰. 把冰存在地窖. 夏天再裝入雙層大木桶, 便可賣冷飲 ! 「渴水」是冰水加熬乾的果膠 (柚子茶 ? ), 「冰雪」很像現在的冰棒, 「涼漿」是冰鎮發酵米湯 (小麥汁 ? )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