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一型人?最受歡迎的人格測驗MBTI大揭密》的書評

ace8ace8 發表於 2023-02-28

首先必須說,雖然比較貼近原文書名的舊版中文書名的確不太吸引人,但新版書名乍看之下滿容易讓讀者誤以為這是一本談論MBTI內容的書籍。

書中著重在MBTI的發展歷史,尤其著重在講述這個測驗如何從兩位女性在家中廚房裡的人格觀察,演變成如今氾濫淺薄的商品。作者試圖從有限的資料勾勒凱薩琳和伊莎貝爾母女各自投入人格類型研究的個人和環境因素,尤其是在男性主導的學術界裡,MBTI作為女性素人研究者的產物,一開始就受到許多偏見。我想作者算是有把母女兩人各自的人生和當時的社會環境對MBTI的複雜影響呈現出來,因為坦白說,讀起來覺得還真的是挺複雜的,其中有些推論不是很好理解。

除了母女二人的故事,書中也提到MBTI等人格測驗在許多不同領域的應用,這部分十分有趣。例如「人格類型」跟追求效率的現代工業社會密不可分的關聯性,例如二戰期間美國研究者試圖藉由分析希特勒的人格賴推斷其未來發展,例如「金魚缸」的各種實驗,試圖找出好學生、創意人的特質。書中也提及,心理學原本著重於分析異常,但MBTI則是用來分析一般人,而且使用淺顯的語言。

身為沒有心理學、社會學背景的讀者(算是書末寫到的千禧世代),MBTI對我而言跟星座、血型這些把人與行為分類的符碼幾乎算是相同的東西。我個人並不相信血型對性格的影響,也不相信出生年月日和地點能揭示一個人的人生起伏,但MBTI好像又跟星座血型這種分類不太一樣,如果是由一系列我所選擇的答案勾勒出的「我的樣貌」,是不是實際上能更貼近我一點呢?我在好奇之下做了免費的MBTI測驗(書末提到的的山寨版之一),但在簡單查了一些資料之後,又發現許多關於MBTI的正反意見。我很想知道,為什麼這個看起來平易近人的測驗,會有這麼正反兩極的評價。

讀完這本書之後,必須說,除了對榮格理論的扭曲挪用的因素,我還是不能完全理解學術界對MBTI的排斥是從何而來(尤其是書中提到ETS從心裡統計學角度想驗證效度的那段糾葛),但這本書算是有滿足了我對MBTI由來的好奇。書的最後也沒有對MBTI到底值不值得信任去下定論。畢竟MBTI因為一直受到學術界的排斥,似乎也在嘗試建立一套自己的方法論去跟學術界的規則抗衡。不在現在習慣的規則裡的東西就不能信任嗎?好像也很難這樣下結論。

我自己讀完的詮釋是,如果「分類」只是一套認識自我的方法,而不是用來定義、框限自我或篩選資格的方式,那好像也不必去要求其準確度或效度。會去要求實驗的信度和效度,似乎是期待這樣的「分類」能作為一種具有經濟效益的應用。

不是很好讀懂,但還是會推薦對MBTI來歷有興趣的人可以讀。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